粳稻品种4502与广亲和品种间杂种F1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2
作者
高勇
申宗坦
杨振玉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
[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浙江杭州 辽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沈阳
[3] 苏家屯 )
[4] 浙江杭州
[5] 辽宁沈阳
关键词
杂种不育性; 广亲和性; 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9个籼、粳稻品种,7个广亲和品种,配制单交F1、回交及三交组合,研究了粳稻品种4502与广亲和品种间F1不育性的遗传。根据与品种4502杂交F1的亲和性,可将参试的广亲和品种分为两组,Ⅰ组是与4502亲和的品种,如Dular和02428;Ⅱ组是与4502不亲和的品种,如热研1号、Moroberekan和CPSLO 17。回交和三交组合的育性分离表明,4502和Ⅱ组广亲和品种间杂种F1花粉不育性受单座位孢子体—配子体等位基因互作控制,将这一基因座暂定名为S-D(t)。广亲和品种Dular在此基因座具有广亲和基因S~n-D(t)。
引用
收藏
页码:590 / 5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不同品种广亲和基因异同的初步研究 [J].
张受刚 ;
许旭明 ;
黄显波 .
福建农业科技, 1990, (03) :2-3
[2]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Ⅱ.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模式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遗传学报, 1993, (03) :222-228
[3]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Ⅲ.不同类型品种F1花粉不育性的等位基因分化 [J].
张桂权 ;
卢永根 ;
刘桂富 ;
杨进昌 ;
张华 .
遗传学报, 1993, (06) :541-551
[4]   籼粳杂种一代结实率的调查方法 [J].
高勇 ;
申宗坦 .
杂交水稻, 1993, (06) :39-39
[5]   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 [J].
顾铭洪 ;
游艾青 ;
潘学彪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1) :13-21
[6]  
Araki,1984,Japan J. Ikehashi,H and H.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