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东段森林覆盖区岔路口巨型斑岩钼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过程及意义

被引:25
作者
孟昭君
阚学胜
李宪臣
王建平
张瑞忠
吕克鹏
孙振江
石耀军
张佳南
王宏燕
韩龙
张国玉
机构
[1]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六队
关键词
岔路口; 斑岩钼多金属矿; 化探异常; 成矿地质特征; 热液蚀变; 区域勘查; 大兴安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的发现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北段森林覆盖区找矿的重大突破,其规模居中国北方钼矿之首。矿床位于伊勒呼里山南1 029高地火山机构旁侧,成矿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以超浅成相侵入的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及其相伴产生的隐爆作用有密切时空关系。矿体产于火山沉积岩和成矿斑岩体中,钼矿化以呈网脉状和细脉的裂隙充填形式为主,少量为大脉状和细脉浸染状;钼矿体呈隐伏穹隆状,延深巨大。热液蚀变发育、分带性明显,以硅化强烈、萤石化广泛为显著特征。矿区剥蚀程度甚低,地表大范围表现为泥化带,仅中心地带发育有弱石英绢云母化和低品位钼矿化;向深部蚀变矿化逐渐增强,矿化延深达千米。钼矿体上部共伴生有脉状铅锌银矿化。成矿同期火山岩碱质含量高,该矿床为碰撞拼接后陆内伸展构造环境中岩浆活动产物,成矿岩浆-热液体系具高氟富硫高氧化的特征,与美国的Climax钼矿较为相似。该矿床的发现和探明,为研究斑岩-脉状钼锌银成矿体系提供了范例,对区域构造-岩浆过程研究与区域找矿勘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04 / 151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大兴安岭多布库尔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李宪臣
    胡文岭
    [J]. 矿产与地质, 2010, 24 (05) : 391 - 394
  • [2] 岔路口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吕克鹏
    韩龙
    张佳男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1) : 31 - 31
  • [3] Porphyry Cu-Mo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Xing’an-Mongolian Orogenic Belt: Mineralization ages and their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GE WenChun1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ithospheric Evolution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 (24) : 3416 - 3427
  • [4] 豫西南泥湖矿田钼钨及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机理探讨
    叶会寿
    毛景文
    李永峰
    燕长海
    郭保健
    赵财胜
    何春芬
    郑榕芬
    陈莉
    [J]. 现代地质, 2006, (01) : 165 - 174
  • [5]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毛景文
    谢桂青
    张作衡
    李晓峰
    王义天
    张长青
    李永峰
    [J]. 岩石学报, 2005, (01) : 171 - 190
  • [6] 内蒙古甲乌拉-查干银铅锌铜矿床主成矿元素分布规律及意义
    李宪臣
    秦克章
    [J].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9, (06) : 512 - 516
  • [7]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
    秦克章
    李惠民
    李伟实
    Shunso Ishihara
    [J]. 地质论评, 1999, (02) : 180 - 185
  • [8] 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附视频
    林强
    葛文春
    孙德有
    吴福元
    元钟宽
    闵庚德
    陈明植
    李文远
    权致纯
    尹成孝
    [J]. 地质科学, 1998, (02) : 3 - 13
  • [9] 黑龙江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中辉钼矿的铼-锇同位素年龄
    赵一鸣
    毕承思
    邹晓秋
    孙亚莉
    杜安道
    赵玉明
    [J]. 地球学报, 1997, (01) : 62 - 68
  • [10] 内蒙甲-查银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成矿中心与隐伏矿体预测
    孟昭君
    秦克章
    [J].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7, (01) : 25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