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新桥Cu-Au-S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LA-ICP-MS原位测定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101
作者
周涛发 [1 ,2 ]
张乐骏 [1 ]
袁峰 [1 ]
范裕 [1 ]
David RCooke [2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s,University of Tasmania,Private Bag ,Hobart,Tasmania,Australia
关键词
LA-ICP-MS; 黄铁矿; 微量元素; 新桥; 铜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78.292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是一种固体微区分析新技术。用该技术来分析矿床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可以为研究成矿流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探提供有关的科学信息。文中以安徽铜陵矿集区内新桥Cu-Au-S矿床中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具有沉积特征的胶状黄铁矿(PyⅠ)、具有变形重结晶和热液叠加作用特征的细粒他形黄铁矿(PyⅡ)和具热液成因特征的中—粗粒自形黄铁矿(PyⅢ)3种类型。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PyⅠ中相对富含Ti、Co、Ni、As、Se、Te;PyⅡ继承了PyⅠ中富含Ti、Co、Ni、As、Se、Te、Bi的特征,同时还含有不均匀分布的少量成矿元素(Cu、Pb、Zn、Au、Ag);PyⅢ中成矿元素Cu、Pb、Zn、Ag、Au以及Bi元素的含量较高,Co、Ni、As的含量较低。在元素赋存状态方面,Co、Ni、As、Se和Te均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到了黄铁矿的晶格中;Bi在PyⅡ中主要以含Bi矿物的微细包裹体形式存在,而在PyⅢ中的Bi还部分取代了Fe而占据了晶格;Cu、Pb、Zn、Au、Ag这些成矿元素中,Cu和Zn分别以黄铜矿和闪锌矿的矿物包裹体存在于黄铁矿中;PyⅡ中所含的少量Au、Ag,可能分别以自然金和自然银的形式存在,而在PyⅢ中Au可能主要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Ag除了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以外还可能赋存于黄铁矿中含铋的矿物包裹体内;Pb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的方铅矿或含铋矿物的包裹体中。在综合分析黄铁矿的结构形态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认为,PyⅠ型黄铁矿可能形成于前人提出的晚古生代海底沉积或喷流沉积环境,PyⅡ和PyⅢ型黄铁矿分别形成于中生代区域构造变形-热液叠加改造的过渡环境和热液环境,PyⅡ和PyⅢ的形成时间相近。新桥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晚古生代海底沉积或喷流沉积期和燕山期热液期,胶黄铁矿主要形成于沉积成矿期,而矿床中成矿物质Cu、Pb、Zn、Au、Ag等主要来自燕山期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热液成矿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模型 [J].
毛景文 ;
邵拥军 ;
谢桂青 ;
张建东 ;
陈毓川 .
矿床地质, 2009, 28 (02) :109-119
[2]   江西武山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探讨 [J].
蒋少涌 ;
李亮 ;
朱碧 ;
丁昕 ;
姜耀辉 ;
顾连兴 ;
倪培 .
岩石学报, 2008, 24 (08) :1679-1690
[3]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J].
陆建军 ;
郭维民 ;
陈卫锋 ;
蒋少涌 ;
李娟 ;
颜晓蓉 ;
徐兆文 .
岩石学报, 2008, 24 (08) :1857-1864
[4]   浅析安徽省新桥S-Fe矿田的成因 [J].
臧文拴 ;
吴淦国 ;
张达 ;
张祥信 ;
李进文 ;
刘爱华 ;
张忠义 .
矿床地质, 2007, (04) :464-474
[5]   安徽铜陵新桥铜金矿床黄铁矿Rb/Sr同位素年龄数据——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的证据 [J].
王彦斌 ;
唐索寒 ;
王进辉 ;
曾普胜 ;
杨竹森 ;
蒙义峰 ;
田世洪 .
地质论评, 2004, (05) :538-542
[6]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 [J].
杨竹森 ;
侯增谦 ;
蒙义峰 ;
曾普胜 ;
李红阳 ;
徐文艺 ;
田世洪 ;
王训诚 ;
姚孝德 ;
姜章平 .
矿床地质, 2004, (03) :281-297
[7]   安徽铜陵矿集区与块状硫化物矿床有关的热水沉积岩 [J].
曾普胜 ;
蒙义峰 ;
杨竹森 ;
裴荣富 ;
王训诚 .
矿床地质, 2004, (03) :334-343
[8]   安徽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模型与成矿流体动力学迁移 [J].
徐文艺 ;
杨竹森 ;
蒙义峰 ;
曾普胜 ;
史大年 ;
田世洪 ;
李红阳 .
矿床地质, 2004, (03) :353-364
[9]   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中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锆石SHRIMP年代学及其意义 [J].
王彦斌 ;
刘敦一 ;
蒙义峰 ;
曾普胜 ;
杨竹森 ;
田世洪 .
中国地质, 2004, (02) :169-173
[10]   狮子山矿田矽卡岩型金矿铋矿物与金矿化关系研究 [J].
任云生 ;
刘连登 ;
万相宗 ;
陈国华 .
矿物岩石, 2004, (02)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