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

被引:50
作者
陆建军
郭维民
陈卫锋
蒋少涌
李娟
颜晓蓉
徐兆文
机构
[1] 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铜同位素; 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冬瓜山铜、金矿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长江中、下游断裂坳陷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铁、硫成矿带,存在一系列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与其伴生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铜陵矿集区冬瓜山铜、金矿床为例,探讨了这类矿床的成矿模式。冬瓜山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产于晚泥盆世砂岩和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之间,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下盘发育细脉—网脉状硫化物矿化以及硅化和绢云母化,矿体中伴有热水沉积岩,矿石具典型的沉积构造。燕山期岩浆热液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矿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石成分。黄铜矿交代黄铁矿变斑晶呈环斑结构或脉状交代结构,交代磁黄铁矿呈交代假象结构或交代残留结构。矽卡岩型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 值为0.09‰~0.83‰,集中在0.23‰~0.83‰。层状矿体中黄铜矿的δ65Cu 值为0.45‰~0.78‰,与矽卡岩矿体中黄铜矿的65Cu 值大致相当,这说明两类矿体中的铜具有相同的来源。铜、氢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冬瓜山矿床铜来自岩浆岩,叠加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提出了冬瓜山矿床属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生成因的成矿模式:在晚石炭世,海底喷流成矿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硫、铁为主;燕山期岩浆热液一方面对块状硫化物矿床进行改造,致使其富集铜等成矿物质,另一方面与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857 / 18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铜陵冬瓜山层状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研究 [J].
徐兆文 ;
陆现彩 ;
高庚 ;
方长泉 ;
王云健 ;
杨小男 ;
蒋少涌 ;
陈帮国 .
地质论评, 2007, (01) :44-51
[2]   安徽铜陵大团山铜矿床层状矽卡岩矿体中辉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J].
梅燕雄 ;
毛景文 ;
李进文 ;
杜安道 .
地球学报, 2005, (04) :327-331
[3]  
Metallogenetic Mechanism and Timing of Late Superimposing Fluid Mineralization in the Dongguashan Diplogenetic Stratified Copper Deposit,Anhui Province[J]. XU Zhaowen1,LU Xiancai1,LING Hongfei1,LU Jianjun1,JIANG Shoyong1,NIE Guiping2,HUANG Shunsheng2 and HUA Ming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Hankou Road 22,Nanjing,Jiangsu 210093;2 Geological Survey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Jiangsu 210018.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
[4]   铜陵矿集区成矿流体系统时限的初步厘定 [J].
蒙义峰 ;
杨竹森 ;
曾普胜 ;
徐文艺 ;
王训成 .
矿床地质, 2004, (03) :271-280
[5]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 [J].
杨竹森 ;
侯增谦 ;
蒙义峰 ;
曾普胜 ;
李红阳 ;
徐文艺 ;
田世洪 ;
王训诚 ;
姚孝德 ;
姜章平 .
矿床地质, 2004, (03) :281-297
[6]   安徽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时空结构及成矿 [J].
曾普胜 ;
杨竹森 ;
蒙义峰 ;
裴荣富 ;
王彦斌 ;
王训诚 ;
徐文艺 ;
田世洪 ;
姚孝德 .
矿床地质, 2004, (03) :298-309
[7]   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 [J].
李红阳 ;
杨竹森 ;
蒙义峰 ;
曾普胜 ;
徐文艺 .
矿床地质, 2004, (03) :327-333
[8]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底喷流沉积体系的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对比 [J].
徐九华 ;
谢玉玲 ;
杨竹森 ;
蒙义峰 ;
曾普胜 .
矿床地质, 2004, (03) :344-352
[9]   安徽铜陵矿集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模型与成矿流体动力学迁移 [J].
徐文艺 ;
杨竹森 ;
蒙义峰 ;
曾普胜 ;
史大年 ;
田世洪 ;
李红阳 .
矿床地质, 2004, (03) :353-364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J].
毛景文 ;
Holly STEIN ;
杜安道 ;
周涛发 ;
梅燕雄 ;
李永峰 ;
藏文栓 ;
李进文 .
地质学报, 2004, (01) :1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