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红壤侵蚀研究进展

被引:12
作者
于泳
林洪
机构
[1]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关键词
红壤; 土壤侵蚀; 机理; 产流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红壤是我国最大的土壤资源之一,所占面积也较大,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干扰,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但其水土流失的研究比较少,故笔者概述了近年来红壤研究的一些成果,也提出了需要加强的领域,以期为治理红壤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定量遥感支持下的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以长沙市为例 [J].
杨维 ;
刘云国 ;
曾光明 ;
周建飞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01) :120-125
[2]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特征 [J].
王库 ;
史学正 ;
于东升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697-701
[3]   江西红壤缓坡地壤中流影响因素分析 [J].
尹忠东 ;
左长清 ;
高国雄 ;
彭婉君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 (05) :1-6+64
[4]   基于GIS的红壤丘陵区脆弱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J].
李忠武 ;
张棋 ;
曾光明 ;
朱华 ;
杨静翎 .
资源科学, 2006, (05) :201-206
[5]   桂林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J].
陆树华 ;
李先琨 ;
吕仕洪 ;
向悟生 ;
欧祖兰 ;
覃家科 ;
王晓英 ;
叶文培 .
广西科学, 2006, (01) :52-57
[6]   人工降雨条件下不同坡度红壤坡面迳流泥沙变化特征研究 [J].
田育新 ;
李锡泉 ;
陶接来 ;
李书明 ;
张灿明 ;
董春英 ;
姚敏 .
湖南林业科技, 2006, (01) :1-3
[7]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P流失特征研究 [J].
王晓龙 ;
李辉信 ;
胡锋 ;
秦江涛 ;
张斌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5) :33-36+57
[8]   红壤坡地不同人工林水土保持规律 [J].
丁军 ;
王兆骞 ;
陈欣 .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 (05) :64-68
[9]   南方红壤磷素化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J].
文亦芾 ;
艾有群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4) :534-538+547
[10]   漓江流域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及水土保持试验 [J].
王晓英 ;
吕仕洪 ;
李先琨 ;
陆树华 ;
向悟生 ;
欧祖兰 .
中国水土保持, 2005, (06)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