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恢复

被引:9
作者
段宏亮 [1 ]
钟建华 [1 ]
马锋 [1 ]
张跃中 [2 ]
李勇 [1 ]
温志峰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2] 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阿尔金山; 中生界; 原型盆地; 古流;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7.01.00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勘探实践表明,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以古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及地震解释资料研究认为,中生界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间发育一个大的近EW向展布的内陆山间坳陷(古泛茫崖坳陷)。坳陷演化可分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白垩纪两个阶段,分别对应发育了伸展断陷和挤压坳陷两种原型盆地类型。早、中侏罗世,阿尔金山尚未隆升,为主要沉积区。沉积环境比较动荡,沉积物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沉积中心在现今的阿尔金山区,坳陷西北部边界越过阿尔金山区与塔东南地区相通;东北部边界位于阿拉巴斯套山前;南部边界在煤沟—采石岭—黑石山—月牙山一线。晚侏罗世—白垩纪,阿尔金山快速隆升为物源区,开始分割塔东南和柴达木盆地西部沉积。坳陷沉积物以干旱气候下的红色粗碎屑岩建造为主,沉积、沉降中心由阿尔金山区向盆地内部发生迁移,南部边界已迁移至阿拉尔—红柳泉—红沟子—月3井一带。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J].
金之钧 ;
张明利 ;
汤良杰 ;
李京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03-608
[2]   蒙甘青宁地区侏罗纪开合盆山构造格局及原型盆地沉积特征 [J].
左国朝 ;
刘义科 ;
李相博 .
地质通报, 2004, (03) :261-271
[3]   中、新生代柴达木北缘的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 [J].
高先志 ;
陈发景 ;
马达德 ;
汪立群 ;
刘震 .
西北地质, 2003, (04) :16-24
[4]   从冷科1井下部地层的归属探讨柴达木盆地成盆时间 [J].
刘桂侠 ;
杨永泰 ;
管全俊 .
地球学报, 2003, (02) :133-136
[5]   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性质及其演化特征 [J].
曾联波 ;
金之钧 ;
张明利 ;
汤良杰 ;
由福报 ;
雷兵足 .
沉积学报, 2002, (02) :288-292
[6]   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始沉积区恢复 [J].
薛良清 ;
李文厚 ;
宋立珩 .
沉积学报, 2000, (04) :539-543+566
[7]   中国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盆地原型分析 [J].
陈发景 ;
汪新文 .
地学前缘, 2000, (04) :459-469
[8]   柴达木盆地侏罗纪盆地原型及其形成与演化探讨 [J].
胡受权 ;
曹运江 ;
黄继祥 ;
牟中海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9, (03) :189-195
[9]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与演化特征 [J].
靳久强 ;
赵文智 ;
薛良清 ;
孟庆任 .
地质论评, 1999, (01) :92-104
[10]   阿尔金断裂系的组成及相关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特征 [J].
车自成 ;
刘良 ;
刘洪福 ;
罗金海 .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04) :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