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49
作者
陈志勇
肖安成
周苏平
何光玉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湖北武汉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甘肃敦煌,浙江杭州,甘肃敦煌,浙江杭州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侏罗系; 沉积物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2 [侏罗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探讨了柴达木盆地现今上、中和下侏罗统的残余分布及控制因素,指出侏罗纪为连续的沉积过程,下侏罗统的断陷盆地原始沉积中心集中在阿尔金、红山和冷湖构造带以南的地区;中侏罗世为坳陷型盆地,沉积面积大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为范围广阔的大型坳陷盆地。晚白垩世大面积隆升,侏罗系剥蚀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冷湖一带。新生代晚期的走滑冲断作用对于侏罗系的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赛什腾山和北部的南祁连山隆升使侏罗系被分割成南北两个残余分布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青海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源与成藏机理 [J].
苏爱国 ;
朱扬明 ;
梁狄刚 ;
韩德馨 ;
张水昌 ;
王延斌 ;
黄海平 .
地球化学, 2003, (04) :393-399
[2]   柴达木盆地构造分区及其油气远景 [J].
戴俊生 ;
叶兴树 ;
汤良杰 ;
金之钧 ;
邵文斌 ;
胡勇 ;
张兵山 .
地质科学, 2003, (03) :291-296
[3]   柴北缘中、下侏罗统生、排烃史模拟 [J].
王永卓 ;
徐景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49-53
[4]   柴达木盆地及相邻造山带区域断裂系统 [J].
汤良杰 ;
金之钧 ;
戴俊生 ;
张明利 ;
张兵山 .
地球科学, 2002, (06) :676-682
[5]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J].
高先志 ;
陈发景 .
地球科学, 2002, (06) :757-762
[6]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地层沉积大迁移及成因分析 [J].
李伟 ;
刘宝珺 ;
白淑艳 .
石油学报, 2002, (06) :16-19+6
[7]   柴达木盆地北部碰撞构造与盆地改造变形 [J].
马金龙 ;
李凤君 ;
贾庆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4) :291-295+300
[8]   具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吐拉盆地 [J].
王昌桂 ;
杨飚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1) :11-12+7
[9]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展布规律新认识附视频 [J].
杨永泰 ;
张宝民 ;
席萍 ;
余辉龙 ;
吴光大 ;
刘东 .
地层学杂志, 2001, (02) :154-159
[10]   祁连-柴达木构造域盆地-造山带耦合构造体系 [J].
周炎如 ;
李相博 ;
袁剑英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5) :387-39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