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114
作者
赖锦 [1 ]
王贵文 [1 ,2 ]
王书南 [1 ]
郑懿琼 [3 ]
吴恒 [1 ]
张永辰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新疆克拉玛依采油一厂地质所
关键词
成岩相; 沉积相; 储层物性; 储层评价与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现今在以岩性和地层等隐蔽油气藏为主要目标的油气勘探实践中发现储集体的质量主要受构造相、沉积相和成岩相的综合影响,在烃源岩和构造等成藏基本地质条件明确的情况下,寻找受成岩相控制的优质储集体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关于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成岩相的分类命名方案、定量表征参数等方面尚未完全达成共识,而且缺乏完善的成岩相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成岩相概念的提出以及发展历程;归纳了成岩相的控制因素、研究内容、划分依据、分类方法、命名方案和定量评价标准;总结了成岩相在油气勘探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现阶段成岩相研究中尚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未来成岩相研究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能有效推动成岩相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深入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41]   苏里格气田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特征 [J].
李海燕 ;
彭仕宓 .
石油学报, 2007, (03) :100-104
[42]   歧南凹陷沙河街组重力流水道砂体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模式 [J].
刘正华 ;
杨香华 ;
汪贵峰 ;
黄海龙 ;
张帆 .
沉积学报, 2007, (02) :183-191
[43]   吉林新立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 [J].
胡海燕 ;
彭仕宓 ;
卢春慧 ;
齐耀春 ;
胡景春 ;
李国 .
古地理学报, 2007, (01) :97-106
[44]   利用灰色理论综合评价成岩储集相的方法 [J].
宋子齐 ;
于小龙 ;
丁健 ;
巴素玉 ;
程英 .
特种油气藏, 2007, (01) :26-29+105
[45]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成岩储集相研究 [J].
薛永超 ;
程林松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 (01) :22-25+31
[46]   砂西油田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 [J].
周恒涛 ;
彭仕宓 ;
李海燕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6, (06) :22-26
[47]   沉积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及其时空属性 [J].
李忠 ;
韩登林 ;
寺建峰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51-2164
[48]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研究 [J].
杜业波 ;
季汉成 ;
朱筱敏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3) :358-364
[49]   渤海湾盆地西部凹陷南段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 [J].
孟元林 ;
高建军 ;
刘德来 ;
牛嘉玉 ;
孙洪斌 ;
周玥 ;
鞠俊成 ;
王粤川 .
沉积学报, 2006, (02) :185-192
[50]   辽河坳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特征探讨 [J].
李晓光 ;
陈振岩 .
古地理学报, 2006, (02) :2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