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自治视阈下的承诺有效性——兼论三角关系中的判断

被引:14
作者
王钢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自治; 动机错误; 全面无效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根据个人自治的法益概念,被害人承诺体现着被害人对自身法益进行支配和使用的自由,故行为人依承诺而实施之行为不具有法益侵害性,不构成犯罪。与此相应,只有当相应承诺确属被害人自治和自主决定的结果时,才能认定其有效。有效的承诺以被害人具有相应的自治能力且其承诺没有超出自身的自治范畴为前提,但并不要求被害人将内心意愿表达于外。若被害人的承诺虽然存在意思瑕疵,却仍然是其意思自治的结果,则其承诺有效;相反,若他人引起的意思瑕疵构成了对被害人自主决定和意思自治的妨碍,则相应承诺并非被害人真实意思的体现,故而无效。在三角关系中认定被害人承诺的有效性时,同样应当坚持被害人自治的考察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被害人目的落空与诈骗罪基于客观归责理论的教义学展开 [J].
陈毅坚 .
中外法学, 2018, 30 (02) :414-439
[2]   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 [J].
付立庆 .
法学研究, 2016, 38 (02) :154-170
[3]   自杀的认定及其相关行为的刑法评价 [J].
王钢 .
法学研究, 2012, 34 (04) :154-174
[4]   论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 [J].
车浩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6) :113-120
[5]   被害人承诺探究——民权刑法视域中的利益衡量 [J].
肖敏 .
政治与法律, 2007, (04) :119-124
[6]   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 [J].
黎宏 .
法学研究, 2007, (01) :84-104
[7]  
Two Senses of Autonomy.[J]..Stanford Law Review.1994, 4
[8]   MILL VERSUS PATERNALISM [J].
ARNESON, RJ .
ETHICS, 1980, 90 (04) :470-489
[9]  
Die strafrechtliche Relevanz eines auf Fehlvorstellungen gegründeten Rechtsgutsverzichts.[J].H. H. KüHNE.JuristenZeitung.1979, 8
[10]  
刑法总论.[M].山口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