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后农田和森林植被恢复遥感监测

被引:22
作者
赵旦
张淼
于名召
曾源
吴炳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农林恢复; 机载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目视解译; 变化检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摘要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评估5年来灾区农田和森林植被的恢复情况,利用逐年机载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星载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开展了灾区农林植被恢复状况监测。在农田恢复监测方面,结合2008年地震发生后以及2013年5月中旬的机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对汶川地震中受损农田的恢复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同时利用GVG(GPS、Video和GIS)农情采样系统的作物种植成数调查结果,分析了灾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灾区1592 ha受损农田,5年后仅有约17.5%得到了恢复和耕种使用。就耕地利用强度而言,重灾区耕地利用率较高,作物种植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在森林恢复状况监测方面,对典型区(岷江干旱河谷区和盆周山地区的3个重点区域)采用目视解译方式识别出森林变化,并结合大区域尺度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变化分析,对整个灾区的森林损毁和恢复情况做出评价。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县、什邡市和绵竹市的森林植被恢复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一些坡度较大的损毁区、次生灾害频发区的森林尚未恢复,大区域尺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地震重灾区的46381 ha重度损毁森林植被和177025 ha中度损毁森林植被区域,完全恢复的区域占13.52%和25.84%,部分恢复的区域都占到50%。在自然恢复较为困难的区域,如汶川县中部和东北部、都江堰市北部、彭州市北部、什邡市北部、绵竹市北部、安县北部及北川县南部等,需要加强人工干预。遥感监测方法既适用于震后的农田和森林恢复状况动态监测,也适用于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灾区农田和森林植被破坏状况进行应急监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958 / 97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TM遥感数据的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恢复研究 [J].
吴春生 ;
王文杰 ;
刘孝富 ;
张哲 ;
郭翔 ;
陈晨 ;
冯宇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2, 14 (05) :666-672
[2]   汶川地震粮食受损遥感快速估算与分析 [J].
李强子 ;
张飞飞 ;
杜鑫 ;
吴炳方 ;
张磊 ;
魏彦昌 ;
蒙继华 .
遥感学报, 2009, 13 (05) :928-939
[3]   地震灾害对四川省区域生态系统危害及损失评价 [J].
于文金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785-5794
[4]   岷江干旱河谷-山地森林交错带震后生态恢复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J].
刘彬 ;
吴福忠 ;
张健 ;
杨万勤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92-5898
[5]   汶川大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J].
欧阳志云 ;
徐卫华 ;
王学志 ;
王文杰 ;
董仁才 ;
郑华 ;
李迪华 ;
李智琦 ;
张宏锋 ;
庄长伟 .
生态学报, 2008, 28 (12) :5801-5809
[6]   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J].
王文杰 ;
潘英姿 ;
徐卫华 ;
王晶晶 ;
白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5) :110-116
[7]   农业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要点 [J].
杨博 ;
刘义 .
现代化农业, 2008, (04) :37-39
[8]   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作物种植面积 [J].
徐新刚 ;
李强子 ;
周万村 ;
吴炳方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01) :17-23+122
[9]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J].
廖克 ;
成夕芳 ;
吴健生 ;
陈文惠 .
测绘科学, 2006, (06) :11-15+3
[10]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动态 [J].
严代碧 ;
岳永杰 ;
郑绍伟 ;
吴永波 ;
潘攀 ;
何飞 ;
刘兴良 ;
宿以明 ;
慕长龙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