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5 条
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被引:32
作者:
张佳楠
[1
]
张建军
[1
,2
]
张海博
[1
]
孙若修
[1
]
张守红
[1
]
杨云斌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林分类型;
水源涵养;
熵权法;
晋西黄土区;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180173
中图分类号:
S715.7 [森林水文效益的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目的】评价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的水源涵养能力,为筛选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构建与管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的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4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进行测定,采用熵权法(EWM)对各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种林分类型植被层的持水能力依次为:油松人工林(17.79 t/hm2)>侧柏人工林(13.55 t/hm2)>刺槐人工林(12.81 t/hm2)>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6.71 t/hm2)。油松人工林、侧柏人工林的主要持水层为乔木层;刺槐人工林中乔灌草的持水量相近;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中主要持水层为草本层。(2)4种林分类型中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分别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23.02 t/hm2)>侧柏人工林(13.00 t/hm2)>刺槐人工林(10.36 t/hm2)>油松人工林(2.81 t/hm2)。(3)4种林地土壤最大蓄水能力分别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地(3 182.43 t/hm2)>油松人工林地(3 176.67 t/hm2)>侧柏人工林地(2 995.3 t/hm2)>刺槐人工林地(2 803.5 t/hm2)。其中除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地与油松人工林地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林地持水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4)4种典型林分类型水源涵养能力的综合排序为:山杨辽东栎次生混交林>侧柏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影响水源涵养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林下草本层与枯落物。【结论】从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晋西黄土区应采用仿拟自然植被技术、封山育林等加强次生植被的建设与管护,营造林下草本层和枯枝落叶层丰富的植物群落,以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多重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4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