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历史演变过程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10
作者
程安云 [1 ]
王世杰 [1 ]
李阳兵 [2 ]
白晓永 [3 ,4 ]
倪雪波 [1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贵州省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石漠化; 贵州省; 人地矛盾; 生态补偿;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2.003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针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历史演变过程研究不足的现状,从人口数量、粮食需求、坡耕地开垦、石漠化发生发展的角度,并结合石漠化发生的地质背景等因素,对其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人地矛盾和喀斯特石漠化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石漠化发生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渐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口数量增长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控制因素;其实质是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承载能力的不协调。同时,其演变同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而国家对该区的宏观战略定位也间接影响了贵州省的生态环境质量。严控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农业生产力、调整产业布局和政策是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基本途径,而建立和实行区域间的生态补偿制度对该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 [J].
卜风贤 .
中国农史, 2007, (04) :19-30
[2]   贵州省岩溶地区坡度与土地石漠化空间相关分析 [J].
李瑞玲 ;
王世杰 ;
熊康宁 ;
周德全 .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4) :82-86
[3]   雍正王朝在贵州的开发对贵州石漠化的影响 [J].
韩昭庆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120-127+140
[4]   重新审视咸同贵州各族农民起义——主要以号军起义为例 [J].
林建曾 .
贵州社会科学, 2005, (04) :153-156
[5]   我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王宝卿 .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2-19
[7]  
中国人口史[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葛剑雄主编, 2001
[8]  
贵州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贵州省统计局编, 2001
[9]   贵州省岩溶区水土流失、石漠化受岩溶环境制约 [J].
曹建华 ;
蒋忠诚 ;
杨德生 ;
童立强 ;
裴建国 ;
罗为群 ;
杨慧 .
中国水土保持, 2009, (01) :20-23
[10]  
中国人口通史[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路遇,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