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传统农区农村人口转移研究

被引:7
作者
彭荣胜
机构
[1] 信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
农村人口转移; 主体功能区; 农产品主产区; 重点开发区; 传统农区;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2.11.007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农村人口转移必须有助于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从构成上看,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是我国传统农区的空间主体,重点开发区则以"点状分布、局部相连"的特征镶嵌于其中。在现阶段,传统农区农村人口存在过度转移、向本地(区内)城镇转移滞缓、不愿意"双放弃"等问题,从而既导致农产品主产区缺乏必要劳动力,也阻碍农业规模化生产,还不利于重点开发区的人口与经济集聚。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传统农区农村人口转移方案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农业必要劳动力在农产品主产区内部转移;以农产品加工业及其关联产业为支撑,促进农村人口向重点开发区转移;促流转与促放弃相结合,逐步推动农村人口从转移走向迁移。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冯飞;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研究 [J].
彭荣胜 .
生态经济, 2012, (05) :53-57+87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影响 [J].
彭荣胜 .
学术交流, 2011, (10) :169-172
[4]   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刘石成 .
宏观经济研究, 2011, (08) :40-44
[5]   农村必要劳动力与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J].
黄建强 ;
郭宗萱 .
江西社会科学, 2011, 31 (07) :174-179
[6]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分析 [J].
兰景力 .
学术交流, 2011, (04) :139-143
[7]   “十二五”时期中部传统农业大省外围区与中心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J].
彭荣胜 .
华东经济管理, 2011, 25 (03) :41-44
[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调整:成因和涵义 [J].
段均 ;
高定伦 .
人口与发展, 2011, 17 (01) :22-28
[9]   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就业条件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沪鲁晋364份务工样本的实证分析 [J].
程名望 ;
史清华 .
管理评论, 2010, 22 (12) :11-19
[1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
张安良 ;
金彦平 .
宏观经济管理, 2010, (12)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