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7
作者
姜珊
陈燕珍
刘希刚
曹戈然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关键词
东港赤潮监控区; 浮游植物; 群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辽宁东港鸭绿江口海域赤潮监控区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1年5-10月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9.80×104~3.66×108个/m3,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最低值出现在夏季8月。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33属70种,其中硅藻27属57种,甲藻4属11种,黄藻1属1种,金藻1属1种。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nut costatum)、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offini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均为赤潮生物种。春季5月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但优势度指数较高,优势种是尖刺拟菱形藻,成为形成赤潮的潜在生物要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21 / 4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流沙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J].
程小倪 ;
黄良民 ;
谭烨辉 ;
黄小平 ;
刘华雪 .
海洋环境科学, 2011, 30 (01) :13-18
[2]   2006年冬季北黄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J].
杜秀宁 ;
刘光兴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 31 (05) :132-147
[3]   桑沟湾浮游植物生态特征 [J].
慕建东 ;
董玮 ;
陈碧鹃 ;
王巍 ;
方建光 ;
唐学玺 .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30 (03) :91-96
[4]   氮磷比率对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 [J].
胡章喜 ;
徐宁 ;
李爱芬 ;
段舜山 .
水生生物学报, 2008, (04) :482-487
[5]   氮磷等营养盐对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影响 [J].
吕颂辉 ;
陈翰林 ;
何智强 .
生态环境, 2006, (04) :697-701
[6]   辽宁省赤潮状况及防治对策 [J].
张峥 ;
胡成 .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4, (05) :47-48+52
[7]   莱州湾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J].
马建新 ;
郑振虎 ;
李云平 ;
邢红艳 ;
刘义豪 .
海洋湖沼通报, 2002, (04) :63-67
[8]   黄海春季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J].
王俊 .
海洋水产研究, 2001, (01) :56-61
[9]   黄海北部近岸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分析 [J].
董婧 ;
李培军 ;
刘悦 ;
王鉴 .
水产科学, 1999, (05) :12-15
[10]   对马渔场冬季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研究 [J].
顾新根 .
海洋渔业, 1994, (02) :5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