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变迁中的关系、关系异化与关系演进

被引:7
作者
刘晓辉
张璟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关键词
关系; 经济体制; 制度漏洞; 不确定性;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06.03.008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主流经济理论之所以难以解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它忽视了华人社会中经济个体或群体之间先天承继和后天形成的关系的巨大作用。然而,华人社会中的关系并非与生俱来地具有降低经济不确定性、作为替代正式制度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当且仅当这种原初关系异化为工具性关系之后,这些功能才得以发挥并对华人社会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这种异化的充分条件是资源稀缺性和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与制度漏洞的共同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并且,原初关系、工具性关系和市场化关系随着经济体制由自然经济向计划经济,再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而协同演进,从而为经济转型研究提供了一个粗略的分析视角和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 [J].
边燕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3) :136-146+208
[2]   经济转型、关系强度与求职行为——一项关于失业群体的实证研究 [J].
桂勇 ;
陆德梅 ;
朱国宏 .
世界经济文汇, 2004, (02) :21-33
[3]   求职者的社会网络与就业保留工资——以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为例 [J].
赵延东 .
社会学研究, 2003, (04) :51-60
[4]   强弱之外——关系概念的再思考 [J].
李继宏 .
社会学研究, 2003, (03) :42-50
[5]   关系、法律与经济效率 [J].
董志强 .
经济评论, 2001, (05) :125-128
[6]   外来人群体中的关系运用——以深圳“平江村”为个案 [J].
刘林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5) :112-124+207
[7]   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 [J].
边燕杰 ;
张文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2) :77-89+206
[8]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 [J].
边燕杰 ;
丘海雄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87-99+207
[9]   转型期的社会关系资本化倾向 [J].
张海东 ;
杨隽 ;
不详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0, (01) :53-57
[10]   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展 [J].
肖鸿 .
社会学研究, 1999, (03)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