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迟眼蕈蚊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45
作者
梅增霞
吴青君
张友军
花蕾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实验种群; 温度; 生命表;
D O I
10.16380/j.kcxb.2004.02.014
中图分类号
S436.33 [葱蒜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组建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在 15℃、2 0℃、2 5℃和 30℃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韭菜迟眼蕈蚊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在 15℃下卵—成虫的发育历期最长 (72 4天 ) ,而 30℃时仅为 2 1 2天 ,2 0℃和 2 5℃时分别为 2 7 3天和 2 3 9天 ;韭菜迟眼蕈蚊卵、幼虫 ,蛹和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5 9℃、8 7℃ ,3 3℃和 7 8℃ ,有效积温分别为 77 7、2 6 7 2、75 7和 4 18 2日·度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 ,雌虫寿命在 2 0℃时最长 ,为 11 7天 ,在 30℃下最短 ,仅存活 4 1天 ,除 30℃外在其它温度下雌蚊寿命均长于雄蚊 ;单雌产卵量在 2 0℃时最高 ,平均为 15 9 9粒 ,30℃时最低 ,为 114 7粒。 2 0℃~ 2 5℃是韭菜迟眼蕈蚊的最适生长温度 ,成虫寿命长、繁殖力强、种群趋势指数大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种群的繁衍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对挥发性物质的嗅觉反应及不同杀虫剂的毒力比较 [J].
薛明 ;
袁林 ;
徐曼琳 .
农药学学报, 2002, (02) :50-56
[2]   杭州市郊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发生与防治附视频 [J].
滕玲 ;
童贤明 .
中国蔬菜, 2000, (06) :42-43
[3]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cryIVB基因在E.coli中的高表达 [J].
刘国奇 ;
蒋如璋 ;
张自立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02) :45-48
[4]   乐斯本防治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 [J].
罗万春 ;
慕卫 ;
张新 .
植保技术与推广, 1998, (05) :42-43
[5]   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动态及其防治研究 [J].
潘秀美 ;
夏玉堂 ;
不详 .
植物保护 , 1993, (02) :9-11
[6]   韭菜迟眼蕈蚊研究初报 [J].
翟旭 ;
仲济学 ;
郭大鸣 .
昆虫知识, 1988, (04) :212-215
[7]   韭蛆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J].
冯惠琴 ;
郑方强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7, (01) :71-79
[8]   天津韭蛆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J].
曹清莲 .
植物保护, 1985, (05) :10-11
[9]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张学羲主编, 1997
[10]  
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 科学出版社 , 丁岩钦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