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概念和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16
作者
郭春华 [1 ]
杨宇 [2 ]
莫振敏 [3 ]
康志宏 [3 ]
机构
[1] 不详
关键词
缝洞型储层; 碳酸盐岩; 流动单元; 储层连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流动单元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取得较大进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岩石结构构造、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因素对储集空间的影响,已有的流动单元概念及研究技术方法难于应用。以塔河油田为例,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探索性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提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结合储层发育特征,初步建立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6 +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岔河集油田岔39块流动单元系统聚类划分及特征分析 [J].
张吉 ;
张烈辉 ;
陈军 ;
刘立华 ;
陈海汪 .
河南石油, 2004, (06) :33-36+82
[2]   胜坨油田浅水浊积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J].
邓玉珍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96-98
[3]   油田开发后期开采层的重复利用探讨附视频 [J].
李玉梅 ;
张德芳 ;
刘珏 ;
孙学智 ;
唐磊 ;
赵玉欣 .
河南石油, 2002, (06) :29-30+42
[4]   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结构单元 [J].
李阳 ;
李双应 ;
岳书仓 ;
王忠诚 ;
李忠 ;
吴朝东 ;
李翔 .
地质科学, 2002, (02) :219-230+260
[5]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储层流动单元层次性进行分析——以泌阳凹陷双河油田为例 [J].
张尚锋 ;
洪秀娥 ;
郑荣才 ;
伊海生 ;
张昌民 ;
戴胜群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2) :147-151
[6]   双河油田储层渗流单元分析及应用 [J].
陈程 ;
王秀兰 ;
卢栋 ;
卢晓鸥 .
河南石油, 2001, (01) :15-18+60
[7]   陆相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新思路 [J].
吴胜和 ;
王仲林 .
沉积学报, 1999, (02) :87-92
[8]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24-28+36
[9]  
柏松章等著.碳酸盐岩潜山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