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是“有意的制度模糊”吗——兼论土地确权的路径选择

被引:31
作者
钱龙 [1 ]
洪名勇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制度模糊; 土地确权;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5.08.003
中图分类号
D922.32 [农业土地法];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1204 ;
摘要
本文从中央政府能力和目标导向、制度绩效视角对"有意的制度模糊"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土地确权背景对土地确权路径进行探讨。主要观点有:(1)农地产权制度并非只取决于中央政府意愿,也与农民推动密切相关;中央政府目标在于地权明晰化而非模糊化。(2)从制度绩效来看,模糊地权充满效率的观点并不正确,模糊的地权已成为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3)通过所有权确权来解决地权模糊面临诸多困难,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稳定所有权,明晰承包权"的确权路径来化解模糊性,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1959—1961中国大饥荒:成因、分布与解释 [J].
洪名勇 ;
钱龙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3 (01) :89-95
[2]   农地产权“有意的制度模糊说”质疑 [J].
陈胜祥 .
中国土地科学, 2014, 28 (06) :3-9
[3]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一个马克思的分析模型 [J].
洪名勇 .
经济学家, 2012, (07) :71-77
[4]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几个重要问题 [J].
于建嵘 ;
石凤友 .
东南学术, 2012, (04) :4-11
[5]   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特征与触发因素研究 [J].
谭术魁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4) :4-11
[6]   当代中国土地冲突问题及其根源探究 [J].
李红波 ;
谭术魁 ;
游和远 .
天府新论, 2006, (06) :60-63
[7]   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关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形势的一项专题调研 [J].
于建嵘 .
调研世界, 2005, (03) :22-23
[9]   中国农村改革:国家和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上)——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 [J].
周其仁 .
管理世界, 1995, (03) :178-189+219
[10]   问张五常:财产所有权果真无足轻重吗? [J].
程恩富 .
上海经济研究, 1994, (06)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