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1961中国大饥荒:成因、分布与解释

被引:1
作者
洪名勇 [1 ,2 ,3 ]
钱龙 [3 ]
机构
[1]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3]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饥荒成因; 分布差异; 饥荒终结; 信息扭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1959—1961年中国发生了现代人类史上最为惨重的饥荒,导致了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本文对大饥荒成因、终结和分布差异原因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的解释力度不足,存在诸多可疑之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能融合多个观点的解释性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央决策层、地方政府实施层和农民反馈层互动博弈圈,分析了信息流交换异常与否对饥荒蔓延、缓解和终结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为何大饥荒发生在粮食主产区? [J].
范子英 ;
石慧 .
经济学(季刊), 2013, 12 (02) :493-510
[2]   大饥荒年代非正常死亡的另一种计算 [J].
李澈 .
炎黄春秋, 2012, (07) :46-52
[3]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探讨 [J].
李若建 .
人口与发展, 2012, 18 (02) :33-39
[4]   1959~1961年中国饥荒的回顾及启示 [J].
陈硕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80-103
[5]   探讨大饥荒的成因:集权、计划失误与政治行为的影响 [J].
杨涛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3) :1143-1150
[6]   从退堂权的失而复得看“大跃进”饥荒的成因和教训 [J].
文贯中 ;
刘愿 .
经济学(季刊), 2010, (03) :1083-1118
[7]   “大跃进”运动与中国1958—1961年饥荒——集权体制下的国家、集体与农民 [J].
刘愿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3) :1119-1142
[8]   关于大饥荒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J].
范子英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3) :1151-1162
[9]   中国“大跃进”饥荒成因再辩——政治权利的视角 [J].
刘愿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3) :1177-1188
[10]   为何1959—1961年大饥荒终结于1962年 [J].
范子英 ;
孟令杰 ;
石慧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28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