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外PM2.5研究及控制对策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51
作者
朱增银
李冰
赵秋月
夏思佳
李荔
机构
[1]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PM2.5; 研究进展; 污染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PM2.5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其来源和成因复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在此系统总结了国内外PM2.5的研究进展及其污染控制历程。PM2.5研究主要涉及PM2.5污染特征、排放清单、源解析以及对大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在污染控制方面,美国经过治理,2010年的PM2.5年均质量浓度值相较2000年下降了3.6μg/m3,下降幅度达到27%;1990~2009年,欧洲经济区(EEA)32个地区的PM10排放总量削减了27%,PM2.5重要前体物SO2,NOx,VOC,NH3分别削减了80%,44%,55%,26%。相较之下,我国的PM2.5污染现状较为严峻,2010年各监测试点城市的PM2.5超标天数占全部监测天数的比例在1.9%~48.9%之间,超标状况较为严重。我国应该在建立排放清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空气质量分区管理、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PM2.5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2009年8~9月成都市颗粒物污染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邓利群
    钱骏
    廖瑞雪
    佟洪金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08) : 1433 - 1438
  • [2] 成都春季生物质燃烧和沙尘期间气溶胶散射特征及其重建.[J].岳建华;陶俊;林泽健;朱李华;曹军骥;罗磊;.环境科学.2012, 07
  • [3] 2009年秋季南京地区一次持续性灰霾天气过程研究
    高岑
    王体健
    吴建军
    费启瓅
    曹璐
    [J]. 气象科学, 2012, 32 (03) : 246 - 252
  • [4] 北京雾霾天气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于兴娜;李新妹;登增然登;德庆央宗;袁帅;.环境科学.2012, 04
  • [5] 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系统建设
    王磊
    刘涛
    王勇
    [J]. 环境科技, 2012, 25 (02) : 54 - 57
  • [6]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优化技术研究
    朱坦
    吴琳
    毕晓辉
    薛永华
    冯银厂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07) : 865 - 870
  • [7] 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消减变化
    辛金元
    王跃思
    唐贵谦
    王莉莉
    孙扬
    王迎红
    胡波
    宋涛
    吉东生
    汪伟峰
    李亮
    刘广仁
    [J]. 科学通报, 2010, (15) : 1512 - 1521
  • [8] 南通市酸雨污染与成因分析
    黄卫
    吴建兰
    申卫民
    [J]. 环境科技, 2010, 23 (01) : 53 - 56
  • [9] 华南气溶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吴兑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S1) : 145 - 151
  • [10] 北京市能见度下降与颗粒物污染的关系
    宋宇
    唐孝炎
    方晨
    张远航
    胡敏
    曾立民
    李成才
    毛节泰
    MICHAEL BERGIN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4) : 468 -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