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

被引:25
作者
史坤博 [1 ]
杨永春 [1 ,2 ]
张伟芳 [1 ]
宋美娜 [1 ]
白硕 [1 ]
李博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城市化; 耦合协调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武威市; 石羊河流域;
D O I
10.13866/j.azr.2016.03.28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对于土地紧缺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等分析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2—2012年,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益值、城市化指数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线性递增的特征,且土地利用效益值增长速率快于城市化指数。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系数从0.273 6提高至0.907 0,耦合协调状态由中度失调逐渐转为优质协调,耦合协调阶段可分为失调衰退—过渡—协调发展3个时期。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发展之间存在相互驱动关系,即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对城市化产生的驱动影响较显著,城市化则主要从社会(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两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益产生驱动影响。研究结果对石羊河流域绿洲城市乃至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55 / 6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科技方法教程.[M].丁长青; 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2011,
[12]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M].李国柱;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3]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J].
吴得文 ;
毛汉英 ;
张小雷 ;
黄金川 .
地理学报, 2011, 66 (08) :1111-1121
[14]   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分析 [J].
赵晓露 ;
高敏华 ;
高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1) :91-95
[15]   张家港市耕地资源安全与城市化时空动态分析 [J].
杨齐 ;
干晓宇 ;
李建龙 ;
张洁 ;
杨峰 ;
钱育蓉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8) :1274-1283
[16]   城市规模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J].
邱士可 ;
王莉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3) :110-113
[17]   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量化分析 [J].
马利邦 ;
牛叔文 ;
李怡欣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05) :52-58
[18]   重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效益分析 [J].
文枫 ;
鲁春阳 ;
杨庆媛 ;
张鹏飞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5 (02) :198-203
[19]   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及其区域分异 [J].
叶敏婷 ;
王仰麟 ;
彭建 ;
吴健生 .
资源科学, 2008, (03) :401-408
[20]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J].
乔标 ;
方创琳 ;
黄金川 .
生态学报, 2006, (07) :2183-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