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东北部侏罗纪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177
作者
隋振民 [1 ]
葛文春 [1 ]
吴福元 [2 ]
张吉衡 [1 ]
徐学纯 [1 ]
程瑞玉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侏罗纪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大兴安岭东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902 ;
摘要
大兴安岭东北部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前人划分的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花岗岩有相当一部分是侏罗纪花岗岩。根据时间先后关系,可将本区侏罗纪花岗岩的侵位顺序划分为早、晚两期,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8~190Ma和171~181Ma,这些侏罗纪花岗岩的年龄数据与东北其它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完全可以对比。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以将这些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低Sr高Yb型和高Sr低Yb型两类,它们有相同或相似的源岩组成而起源的深度不同,早期侵入的花岗岩为低Sr高Yb型,起源于压力较低的中地壳,而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为高Sr低Yb型,类似于"C"型埃达克岩,起源于压力较高的下地壳。锆石Hf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侏罗纪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为新元古代和显生宙期间增生的地壳物质及两期增生地壳物质的混合物。本区侏罗纪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为准铝质或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Ⅰ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属于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的中国东北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带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61 / 48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大兴安岭东北部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J].
葛文春 ;
隋振民 ;
吴福元 ;
张吉衡 ;
徐学纯 ;
程瑞玉 .
岩石学报, 2007, (02) :423-440
[2]   中国东部中生代高Sr低Yb和低Sr高Yb型花岗岩: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旗 ;
李承东 ;
王焰 ;
王元龙 ;
金惟俊 ;
贾秀勤 ;
韩松 .
岩石学报, 2005, (06) :1527-1537
[3]   辽东半岛中生代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格架 [J].
吴福元 ;
杨进辉 ;
柳小明 .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3) :305-317
[4]   吉林省南部荒沟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CHIME定年 [J].
孙德有 ;
铃木和博 ;
吴福元 ;
路孝平 .
地球化学, 2005, (04) :305-314
[5]   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花岗岩体的时代及对额尔古纳地块构造归属的制约 [J].
葛文春 ;
吴福元 ;
周长勇 ;
A.A.Abdel Rahman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12) :1239-1247
[6]   大兴安岭中部乌兰浩特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葛文春 ;
吴福元 ;
周长勇 ;
张吉衡 .
岩石学报, 2005, (03) :749-762
[7]   埃达克岩的多样性 [J].
张旗 ;
许继峰 ;
王焰 ;
肖龙 ;
刘红涛 ;
王元龙 .
地质通报, 2004, (Z2) :959-965
[8]   和龙地块的构造属性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边界 [J].
张艳斌 ;
吴福元 ;
翟明国 ;
路孝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9) :795-806
[9]   U-Pb同位素定年标准锆石的Hf同位素 [J].
徐平 ;
吴福元 ;
谢烈文 ;
杨岳衡 .
科学通报, 2004, (14) :1403-1410
[10]   大兴安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 [J].
林强 ;
葛文春 ;
吴福元 ;
孙德有 ;
曹林 .
岩石学报, 2004, (03) :40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