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和运转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柴彦君 [1 ,2 ]
熊又升 [1 ]
黄丽 [2 ]
袁家富 [1 ]
徐祥玉 [1 ]
刘晔 [1 ]
机构
[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2]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品种; 冬小麦; 氮素; 积累; 转运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鄂北岗地以当地主栽的5个冬小麦品种‘鄂麦14’、‘鄂麦18’、‘鄂麦23’、‘郑麦9023’、和‘洛麦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裂区试验在不施氮(0 kg/hm2)和施氮(195 kg/hm2)条件下研究不同品种小麦氮素的累积、转移与分配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扬花期,不施氮处理叶片、茎鞘和穗部氮素累积量均为‘鄂麦14’最大,积累量分别达到14.2、16.6和10.8 kg/hm2;施氮后‘鄂麦23’的叶片氮素积累量最大(71.5 kg/hm2),‘鄂麦14’的茎鞘积累量最大(69.0 kg/hm2),‘鄂麦18’的穗部积累量最大(34.2 kg/hm2)。(2)成熟后不同部位氮素转移效率表现为叶片>穗>茎鞘,且叶、茎鞘、穗氮素转移效率存在品种差异;不同品种间氮肥效率差异显著,并以‘鄂麦23’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最高,而‘郑麦9023’的氮肥生理效率最高。(3)在氮胁迫条件下,扬花前‘鄂麦14’各器官氮素累积量、成熟期的氮素转移率及籽粒氮素累积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而在施氮条件下,冬小麦各器官氮素的累积、转移与分配因品种不同而异,‘鄂麦14’和‘鄂麦23’籽粒及植株氮素累积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研究发现,冬小麦氮素的累积、转移与分配受品种与氮素调控共同影响;施氮能显著提高各器官氮素的累积量,且提高的幅度因品种而异。
引用
收藏
页码:2040 / 20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水氮利用效率研究.[D].孙春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01
[2]   Regulation of nitrogen uptake on the whole plant level [J].
Schenk, MK .
PLANT AND SOIL, 1996, 181 (01) :131-137
[3]   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差异的研究 [J].
熊又升 ;
袁家富 ;
赵书军 ;
彭成林 ;
徐祥玉 ;
柴彦君 ;
刘晔 .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48 (12) :2980-2984
[4]   不同肥力稻田晚稻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J].
周江明 ;
姜家彪 ;
姜新有 ;
詹丽钏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1) :28-35
[5]   不同施氮量对旱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运输和分配的影响 [J].
赵满兴 ;
周建斌 ;
杨绒 ;
郑险峰 ;
翟丙年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2) :2143-2149
[6]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差异研究 [J].
朱新开 ;
郭文善 ;
封超年 ;
彭永欣 ;
凌启鸿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2) :148-154
[7]   小麦不同器官氮素累积分布动态规律的研究(英文) [J].
侯有良 ;
L.O′Brien ;
钟改荣 .
作物学报, 2001, (04) :493-499
[8]   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氮的吸收、转化利用及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J].
杜金哲 ;
李文雄 ;
胡尚连 ;
刘锦红 .
作物学报, 2001, (02) :253-260
[9]   高产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吸收与利用特性的比较研究 [J].
周顺利 ;
张福锁 ;
王兴仁 ;
米国华 ;
毛达如 .
土壤肥料, 2000, (06) :20-24
[10]   超高产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及分配规律的研究 [J].
姜丽娜 ;
李春喜 ;
代西梅 ;
尚玉磊 ;
吴勇 .
麦类作物学报, 2000, (02) :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