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垦殖与持续利用
被引:9
作者:
姚志刚
谷奉天
机构:
[1] 山东省滨州教育学院生物系
[2] 山东省滨州教育学院生物系 滨州
[3] 滨州
来源:
关键词:
Huanghe delta;
reclamation;
sustainable use;
D O I:
10.13292/j.1000-4890.1996.0047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正> 本文试图以生态学原则,提示黄河三角洲的脆弱性、不合理垦殖的危害性,以及继续发展垦殖业的途径。 1 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自铜瓦决口夺大清河改道过来后形成的。到目前为止,行水105年,淤海造陆面积约2789km2。黄河每年入海水量约4.0×1010m3,沙量约1.0×10~9t;特点是多沙,河口淤积迅速,每年造陆近22km2,河道不断摆动。黄河尾间流路的摆动过程也即是黄河三角洲形成的过程。从1855年至今130余年来,在三角洲上的流路改道摆动已有10次,它们分别是:①1885~1897年,经杨家河、建林、毛丝坨入海流路;②1897~1904年,经西双河、永安镇、丝网口入海流路;③1904~1926年,经盐窝、太平填,在顺江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4+7
+7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