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分不同陆地棉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被引:32
作者
李成奇
郭旺珍
张天真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衣分;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主基因-多基因; 双列杂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衣分不同的陆地棉品种配置组合,率先将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与双列杂交试验分析相结合,分别从单个和整体基因水平上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研究。对2个高×低衣分组合的主基因-多基因6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性状至少在1个组合中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说明产量性状主基因存在的普遍性。由2个组合各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比较得出,产量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比多基因遗传率在不同组合间趋势变化相对较稳定;各性状在2个组合中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量不完全相同。衣分、铃重和籽指在2个组合中分别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和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在2个组合中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衣指在组合I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组合II中属于典型的多基因遗传;单株铃数在组合I中属于典型的主基因遗传,在组合II中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双列杂交结果表明,陆地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都有较高的遗传主效应方差,产量性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中,衣分、衣指以加性效应为主;子棉产量、铃重和籽指以显性效应为主;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以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衣分和衣指的普通广义遗传率和普通狭义遗传率均最高,与联合世代分析两性状的总遗传率平均值结果趋势一致。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衣分次之,铃重最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990 / 19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利用显性光子突变体N1进行陆地棉衣分性状的遗传研究 [J].
宋丽 ;
郭旺珍 ;
张天真 .
分子植物育种, 2008, (06) :1101-1106
[2]   陆地棉衣分差异群体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QTL标记和定位 [J].
李成奇 ;
郭旺珍 ;
马晓玲 ;
张天真 .
棉花学报, 2008, (03) :163-169
[3]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J].
顾慧 ;
戚存扣 .
作物学报, 2008, (03) :376-381
[4]   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J].
李广军 ;
程利国 ;
张国政 ;
何小红 ;
智海剑 ;
章元明 .
大豆科学, 2008, (01) :33-36+41
[5]   玉米抗螟性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J].
包和平 ;
王晓丽 ;
李春成 ;
杨光 ;
张丽萍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3) :253-255
[6]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J].
刘芦苇 ;
祝水金 .
棉花学报, 2007, (01) :33-37
[7]   冬小麦PPO活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J].
葛秀秀 ;
张立平 ;
何中虎 ;
章元明 .
作物学报, 2004, (01) :18-20
[8]   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与不同类型品种杂种的遗传及优势分析 [J].
孙君灵 ;
杜雄明 ;
周忠丽 ;
潘兆娥 ;
庞保印 .
棉花学报, 2003, (06) :323-327
[9]   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 Ⅰ.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的改良 [J].
张德贵 ;
孔繁玲 ;
张群远 ;
刘文欣 ;
杨付新 ;
许乃银 ;
廖琴 ;
邹奎 .
作物学报, 2003, (02) :208-215
[10]   陆地棉优异纤维品系的铃重和衣分的遗传及杂种优势分析(英文) [J].
袁有禄 ;
张天真 ;
郭旺珍 ;
潘家驹 ;
R J Kohel .
作物学报, 2002, (02) :19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