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漏失诊断——钻井液漏失控制的一个关键

被引:7
作者
李松 [1 ]
康毅力 [1 ]
刘修善 [2 ]
李家芬 [2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缝洞性储层; 先兆漏失诊断; 漏失过程; 漏失机理; 微震监测; 录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282 [];
学科分类号
082001 ;
摘要
以往钻井液漏失机理及漏失控制技术研究被较多关注,而漏失监测及短临诊断方面的研究未予以足够重视,缺乏针对钻井液漏失过程的阶段分析。提出了"先兆漏失"新概念,以缝洞性碳酸盐岩为例,从潜在漏失层地质特征、不同漏失类型的发生机理及漏失特征、现场录井技术方面,探讨了井漏发生征兆及漏失监测,勾画了先兆漏失诊断研究的基本框架。分析表明,漏失层裂缝参数变化、钻井液漏失动态分析、随钻漏失实时监测技术是实现先兆漏失诊断的关键。亟待研究漏失发生过程中的裂缝参数变化理论,运用微震技术监测井下岩石破裂与裂缝扩展,发展智能化的随钻漏失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完善先进的先兆漏失诊断理论与技术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101 +1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漏失特征及控制技术实践 [J].
康毅力 ;
闫丰明 ;
游利军 ;
杜春朝 ;
李冬梅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0, 27 (01) :41-43+46+90
[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初探附视频 [J].
修乃岭 ;
熊伟 ;
高树生 ;
胡志明 ;
班凡生 ;
薛惠 .
钻采工艺, 2008, (01) :63-65+153
[3]   裂缝性储层漏失机理及控制技术进展 [J].
王业众 ;
康毅力 ;
游利军 ;
刘加杰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7, (04) :74-77+99
[4]   一种钻井液漏失位置测量新方法 [J].
隋秀香 ;
李相方 ;
朱磊 ;
尹能文 ;
关富佳 ;
刘占魁 .
石油钻采工艺, 2007, (03) :114-116+128
[5]   储层保护系统工程:实践与认识 [J].
康毅力 ;
罗平亚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7, (01) :1-7+95
[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J].
韩革华 ;
漆立新 ;
李宗杰 ;
樊政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860-870+878
[7]   用微地震法监测压裂裂缝转向过程 [J].
刘继民 ;
刘建中 ;
刘志鹏 ;
朱钢芹 ;
王立峰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75-77
[8]   东安1井井漏的启示 [J].
姚声贤 ;
任兴国 .
天然气工业, 2004, (01) :50-52+106
[9]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J].
阎相宾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62-265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J].
林忠民 .
石油学报, 2002, (03) :2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