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R和多因素评价的辽宁省农村居民点调控分区

被引:17
作者
肖展春 [1 ]
危小建 [2 ,3 ,4 ]
文莹 [2 ]
赵英慧 [2 ]
陈竹安 [2 ,3 ,4 ]
机构
[1] 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
[2] 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
[3] 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4]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数字国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调控分区; MCR; 适宜性; 优先度; 辽宁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3 [地产经营];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村居民点调控既要体现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又要体现区位条件适宜性的差异。首先,通过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评价农村居民点图斑的区位适宜性,通过适宜值加权求和汇总各县市单元微观区位适宜值。其次,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从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方面评价辽宁省各县市农村居民点调控的优先度,通过运用指标判别分析法,确定省域农村居民点分区调控方案。结果表明:(1)基于MCR模型的评价结果将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高适宜类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且较适宜类和一般适宜类围绕高度适宜类成带状或片状分布;(2)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将优先度评价指标值按照1/3法分为强、中、弱3级,中部平原优先度条件好,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度条件也较好,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区中有些县市由于农村居民点数量大,优先度也较高;(3)运用指标判别法综合考虑图斑层面的区位条件和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状况,划分优先调控区、重点调控区、优化调控区和适度调控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三生空间重构视角下的镇域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以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为例 [J].
李伟松 ;
李江风 ;
姚尧 ;
谭旭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6, (01) :139-143
[2]  
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潘竟虎,刘晓.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3]   西宁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 [J].
胡甜 ;
周伟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5, (03) :124-129+147
[4]   农村居民点动态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J].
赵冰雪 ;
夏敏 ;
符海月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5, (01) :150-154+171
[5]   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J].
胡鑫 ;
谭雪兰 ;
朱红梅 ;
包春红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 34 (01) :138-143
[6]   基于MCR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及优化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 [J].
张颖 ;
徐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11) :1485-1492
[7]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的居民点整理时序确定 [J].
谢保鹏 ;
朱道林 ;
蒋毓琪 ;
徐思超 ;
孙丕苓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4) :289-297
[8]   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J].
李红波 ;
张小林 ;
吴江国 ;
朱彬 .
地理科学, 2014, 34 (04) :438-446
[9]   基于主成分和两维图论聚类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合时序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 [J].
费智慧 ;
王成 ;
赵帅华 ;
李丹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4, (01) :93-98
[10]   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在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中的比较 [J].
赵丽 ;
朱永明 ;
付梅臣 ;
张蓬涛 ;
曹银贵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7) :23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