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盆地伸展方向的演变及其动力学机制

被引:61
作者
朱光
朴学峰
张力
张必龙
陈印
胡召齐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合肥盆地; 沉积格局; 正断层; 应力场; 华北克拉通破坏; 动力学背景;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1.02.007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本文通过白垩纪—古近纪期间合肥盆地沉积格局、断层活动性、同火山活动正断层、岩脉展布方位、盆缘断层运动学与断层擦痕应力场反演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伸展方向的演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中期为NWW—SEE向拉伸,早白垩世晚期为NW—SE向拉伸,而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为近南北向拉伸。通过对比太平洋区大洋板块运动方向发现,早白垩世早—中期伊佐奈歧板块向NWW向运动,而早白垩世晚期转变为向NNW向运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出现的太平洋板块总体上是向正北运动,同样显示为顺时针的转变。两者演变规律的耦合,表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破坏是发生在弧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下。这一弧后大陆边缘的拉伸方向随着大洋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而变化,可能是海沟后退方向的改变具体驱动了弧后大陆边缘拉伸方向的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与古元古代板块构造体系 [J].
朱日祥 ;
郑天愉 .
科学通报, 2009, 54 (14) :1950-1961
[2]   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伸展盆地的发育过程及其对克拉通破坏的指示 [J].
朱光 ;
胡召齐 ;
陈印 ;
牛漫兰 ;
谢成龙 .
地质通报, 2008, (10) :1594-1604
[3]   合肥盆地东部中-新生代的演化及其对郯庐断裂带活动的响应 [J].
刘国生 ;
朱光 ;
牛漫兰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地质科学, 2006, (02) :256-269
[4]   北美西部与中国东南部盆岭构造对比研究 [J].
舒良树 ;
王德滋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1) :1-13
[5]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火山活动与深部过程附视频 [J].
牛漫兰 ;
朱光 ;
刘国生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地质科学, 2005, (03) :390-403
[6]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与深部过程 [J].
牛漫兰 ;
朱光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2, (04) :393-404
[7]   合肥盆地基底构造属性 [J].
赵宗举 ;
杨树锋 ;
陈汉林 ;
竺国强 ;
周进高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0, (03) :288-296
[8]  
郯庐断裂带中段周边拉张应力场的演变[D]. 张力.合肥工业大学. 2010
[9]  
Sinistral to Normal Faulting along the Tan‐Lu Fault Zone: Evidence for Geodynamic Switching of the East China Continental Margin[J] . Guang Zhu,Manlan Niu,Chenglong Xie,Yongsheng Wang.The Journal of Geology . 2010 (3)
[10]  
Syn-collisional transform faulting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East China[J] . Guang Zhu,Guo Sheng Liu,Man Lan Niu,Cheng Long Xie,Yong Sheng Wang,Biwei Xi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