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与古元古代板块构造体系

被引:131
作者
朱日祥
郑天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破坏; 地震成像; 地幔流动; 古元古代; 板块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在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性质发生变化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时空范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探寻其动力学作用,需要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及其周围的地幔状态和构造有整体的认识.从地震学研究构建的华北克拉通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出发,分析研究了岩石圈厚度、壳-幔边界性质、上地幔结构和变形的构造特征和变化规律;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提出了华北克拉通上地幔流动模型.我们认为:主要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使东亚大陆下方地幔流动呈现快速和不稳定的特点.这一独特的区域地幔流动体系促进了华北克拉通上地幔中熔流体含量的增加和岩石圈软化,导致了华北克拉通不同地区分别以拆沉和热侵蚀为主的不同方式被破坏.同时,根据华北克拉通地壳记录的东-西块体碰撞拼合、古洋壳消减以及古陆壳残留的证据,揭示了地球在古元古代已经进入与现今相似的板块构造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950 / 196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华北中-新生代大陆岩石圈转型的研究现状与方向——兼评“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 [J].
周新华 .
高校地质学报, 2009, 15 (01) :1-18
[2]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 [J].
吴福元 ;
徐义刚 ;
高山 ;
郑建平 .
岩石学报, 2008, 24 (06) :1145-1174
[3]  
板块构造启动的时间和机制:理论和经验探索[J]. R.J.Stern.科学通报. 2007(05)
[4]   中国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的主要样式 :“蘑菇云”模型 [J].
路凤香 ;
郑建平 ;
李伍平 ;
陈美华 ;
成中梅 .
地学前缘, 2000, (01) :97-107
[5]   渤海地球物理场与深部潜在地幔热柱的异常构造背景 [J].
滕吉文 ;
张中杰 ;
张秉铭 ;
杨顶辉 ;
万志超 ;
张慧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4) :468-480
[6]   “满蒙地块”及其大地构造特点 [J].
陈国达 .
地质论评, 1958, (03) :190-200
[7]   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 [J].
陈国达 .
地质学报, 1956, (03) :239-271
[8]  
中国地质地球物理研究进展[M]. 海洋出版社 , 金翔龙等, 2008
[9]  
Insight into craton evolution: Constraints from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J] . Liang Zhao,Tianyu Zheng,Gang Lü.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 2008 (3)
[10]  
Recycling deep cratonic lithosphere and generation of intraplate magmatism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J] . Shan Gao,Roberta L. Rudnick,Wen-Liang Xu,Hong-Lin Yuan,Yong-Sheng Liu,Richard J. Walker,Igor S. Puchtel,Xiaomin Liu,Hua Huang,Xiao-Rui Wang,Jie Yang.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