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中-新生代大陆岩石圈转型的研究现状与方向——兼评“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

被引:29
作者
周新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岩石圈转型; 中-新生代; 地球动力学;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9.01.009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对我国大陆岩石圈的持续热点研究领域——华北中-新生代大陆岩石圈巨厚减薄研究中所涉及的问题再次进行了评述,特别是将对问题认识过程与克拉通陆内造山研究相联系。综述了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构造地质等不同学科对中生代华北大陆岩石圈演化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大陆岩石圈诸多学科不同定义内涵及由此产生的讨论。在分述了国际大陆岩石圈研究背景,岩石圈转型的空间特征及时间特征,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地表构造体系转折的再认识,以及几种可能的转型机制基础上,再次建议以大陆岩石圈全面转型,即一系列大陆岩石圈地质、物理及化学参量的系统变化,来描述这一大尺度东亚地球动力学过程,并提出目前以"克拉通破坏"作为大陆岩石圈改造研究的提法应予修正。呼吁大力鼓励及进行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重视各学科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及应用。在相关研究中高度重视地球深部圈层相互作用,将中生代全球深部地幔事件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全面转型的影响作为今后研究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93 条
[1]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 [J].
吴福元 ;
徐义刚 ;
高山 ;
郑建平 .
岩石学报, 2008, 24 (06) :1145-1174
[2]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J].
嵇少丞 ;
王茜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2008, (02) :174-193
[3]   华北侏罗纪大地构造:综评与新认识 [J].
张岳桥 ;
董树文 ;
赵越 ;
张田 .
地质学报, 2007, (11) :1462-1480
[4]   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 [J].
董树文 ;
张岳桥 ;
龙长兴 ;
杨振宇 ;
季强 ;
王涛 ;
胡建民 ;
陈宣华 .
地质学报, 2007, (11) :1449-1461
[5]   再论岩石圈地幔蘑菇云构造及其深部成因 [J].
袁学诚 .
中国地质, 2007, (05) :737-758
[6]   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前景 [J].
张宏福 ;
汤艳杰 ;
赵新苗 ;
杨岳衡 .
地学前缘, 2007, (02) :37-57
[7]   大陆岩石圈地幔定年 [J].
吴福元 ;
杨进辉 ;
储著银 ;
谢烈文 ;
杨岳衡 ;
李秋立 .
地学前缘, 2007, (02) :76-86
[8]   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 [J].
陈凌 ;
朱日祥 ;
王涛 .
地学前缘, 2007, (02) :58-75
[9]   华北东部大陆地幔橄榄岩组成、年龄与岩石圈减薄 [J].
郑建平 ;
余淳梅 ;
路凤香 ;
张志海 ;
汤华云 .
地学前缘, 2007, (02) :87-97
[10]   辽西中生代的壳幔过渡带的形成、破坏与改造 [J].
邵济安 ;
卢造勋 ;
路凤香 ;
袁学诚 .
岩石学报, 2006, (12) :282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