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

被引:18
作者
陈凌
朱日祥
王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大陆岩石圈; 岩石圈非均匀性; 克拉通改造和破坏; 壳幔耦合; 岩石圈-深部地幔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地震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大陆岩石圈研究进展做了简要介绍。不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岩石圈在热状态、化学成分和力学行为等方面具有高度非均匀性。这不仅表现为岩石圈性质和结构随深度的变化,而且还反映在不同时代、大陆与海洋以及克拉通和造山带岩石圈结构特征的显著差异上。性质和结构的差异体现了岩石圈形成和长期演化过程的复杂性。我们认为,不同岩石圈块体之间、岩石圈与深部对流地幔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被认为是稳定克拉通岩石圈遭受改造甚至破坏的深部机制,同时还是地球深、浅部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因而显著影响着地球深部的对流和地表的构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岩石圈本身定义的模糊性及其厚度的不确定性,地震活动与岩石圈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大陆岩石圈演化的规律性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中国大陆岩石圈厚度分布研究
    安美建
    石耀霖
    [J]. 地学前缘, 2006, (03) : 23 - 30
  • [2] 地壳根、造山热与岩浆作用
    马昌前
    佘振兵
    张金阳
    张超
    [J]. 地学前缘, 2006, (02) : 130 - 139
  • [3]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转型与减薄研究若干问题
    周新华
    [J]. 地学前缘, 2006, (02) : 50 - 64
  • [4] 华北不同构造块体地壳结构及其对比研究
    嘉世旭
    张先康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 611 - 620
  • [5] 华北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浆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范蔚茗
    郭锋
    [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5, (01) : 44 - 55
  • [6] 华北地区三类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与化学结构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邱瑞照
    李廷栋
    邓晋福
    周肃
    李金发
    肖庆辉
    吴宗絮
    赵国春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4, (02) : 127 - 140
  • [7]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吴福元
    葛文春
    孙德有
    郭春丽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51 - 60
  • [8] 鲁东晚白垩世玄武岩中的幔源捕虏体: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时间制约的新证据
    闫峻
    陈江峰
    谢智
    周泰禧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3, (14) : 1570 - 1574
  • [9]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魏文博
    金胜
    叶高峰
    王林飞
    谭捍东
    邓明
    方慧
    [J]. 地学前缘, 2003, (01) : 15 - 22
  • [10] 华北中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以辽宁阜新为例
    张宏福
    郑建平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3, (06) : 603 -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