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2 条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
被引:87
作者:

嵇少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王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机构:
[1] 加拿大蒙特利尔综合工学院民用、地质与采矿工程系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岩石圈减薄;
流变学;
应变弱化;
郯庐断裂;
地幔热转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古太古代(约4.0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稳定克拉通的大陆岩石圈就一直漂游在地幔软流圈之上。中国华北地块就是这些克拉通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它在中生代时遭受了第二次破坏,岩石圈厚度从古生代时的180~200km减少到现今的80~100km。本文作者从流变学的视角出发,围绕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这一核心问题,从岩石圈厚度的定义、应变弱化及其机理、岩石圈减薄的时空不均一性、岩石圈减薄的构造模型、郯庐深大断裂的作用以及地幔热转流的效应等6个方面分别阐明一些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与华北克拉通研究的同行们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93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82 条
[1]
大洋岩石圈拆沉与大陆下地壳拆沉:不同的机制及意义——兼评“下地壳+岩石圈地幔拆沉模式”
[J].
张旗
;
金惟俊
;
王元龙
;
李承东
;
王焰
;
贾秀勤
.
岩石学报,
2006, (11)
:2631-2638

张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元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承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不均一性:来自橄榄石的组成填图结果
[J].
张宏福
;
英基丰
;
汤艳杰
;
张瑾
;
赵新苗
;
牛利锋
;
肖燕
;
苏本勋
.
岩石学报,
2006, (09)
:2279-2288

张宏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英基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汤艳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肖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苏本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华北地区新生代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机制与过程
[J].
邓晋福
;
肖庆辉
;
邱瑞照
;
刘翠
;
赵国春
;
于炳松
;
周肃
;
钟长汀
;
吴宗絮
.
中国地质,
2006, (04)
:751-76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邱瑞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刘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于炳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宗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J].
张宏福
.
地学前缘,
2006, (02)
:65-75

张宏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5]
华北东部橄榄岩与岩石圈减薄中的地幔伸展和侵蚀置换作用
[J].
郑建平
;
路凤香
;
W L GRIFFIN
;
余淳梅
;
张瑞生
;
袁晓萍
;
吴秀玲
.
地学前缘,
2006, (02)
:76-85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路凤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W L GRIFFI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澳大利亚GEMOC中心Macquarie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NSW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袁晓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吴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6]
华北东部中生代晚期—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岩石圈减薄
[J].
路凤香
;
郑建平
;
邵济安
;
张瑞生
;
陈美华
;
余淳梅
.
地学前缘,
2006, (02)
:86-92

路凤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邵济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用玄武岩组成反演中—新生代华北岩石圈的演化
[J].
徐义刚
.
地学前缘,
2006, (02)
:93-104

徐义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8]
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高Mg闪长岩——对岩石圈减薄机制的制约
[J].
许文良
;
杨承海
;
杨德彬
;
裴福萍
;
王清海
;
纪伟强
.
地学前缘,
2006, (02)
:120-129

许文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裴福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王清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纪伟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9]
北京燕山地区薛家石梁杂岩体特征、成因、源区性质及岩石圈减薄方式
[J].
苏尚国
;
邓晋福
;
赵国春
;
赵兴国
;
刘翠
.
地学前缘,
2006, (02)
:148-157

苏尚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转型与减薄研究若干问题
[J].
周新华
.
地学前缘,
2006, (02)
:50-64

周新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