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前景

被引:26
作者
张宏福
汤艳杰
赵新苗
杨岳衡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非传统同位素; 地幔地球化学; 玄武质岩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如Hf、Os、Li、Fe、Ti、Mg、He、Ar等)是相对于传统同位素体系(如Sr、Nd、Pb、O等)而言的,即新近发展起来的同位素体系。随着同位素测试技术的进步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以及激光剥蚀技术配合MC-ICP-MS(LA-MC-ICP-MS)等测试手段的开发应用,多种同位素体系(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体系)的示踪作用在地学研究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简要介绍传统同位素体系的基础上,旨在总结报道近年来国际上有关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这些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可能的应用前景,以加速我国在非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华北克拉通东部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的侵位年龄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张宏福 ;
杨岳衡 .
岩石学报, 2007, (02) :285-294
[2]   华北克拉通中、新生代典型火山岩的岩石成因:Hf同位素新证据 [J].
杨岳衡 ;
张宏福 ;
谢烈文 ;
刘颖 ;
祁昌实 ;
涂湘林 .
岩石学报, 2006, (06) :1665-1671
[3]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J].
张宏福 .
地学前缘, 2006, (02) :65-75
[4]   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性质、组成、富集过程及其形成机理 [J].
张宏福 ;
周新华 ;
范蔚茗 ;
孙敏 ;
郭锋 ;
英基丰 ;
汤艳杰 ;
张瑾 ;
牛利锋 .
岩石学报, 2005, (04) :1271-1280
[5]   安徽女山橄榄岩包体的氧同位素比值和微量元素组成:地幔交代作用 [J].
于慧敏 ;
夏群科 ;
Dallai L ;
Chazot G .
岩石学报, 2005, (03) :829-838
[6]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及其对U-Pb年龄解释的制约 [J].
吴元保 ;
郑永飞 .
科学通报, 2004, (16) :1589-1604
[7]   U-Pb同位素定年标准锆石的Hf同位素 [J].
徐平 ;
吴福元 ;
谢烈文 ;
杨岳衡 .
科学通报, 2004, (14) :1403-1410
[8]   女山和英峰岭地幔巨晶矿物中He和Ar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徐士进 ;
方中 ;
松本拓也 ;
松田准一 ;
安田诚 ;
于津海 ;
王汝成 ;
刘文中 .
科学通报, 2003, (10) :1087-1091
[9]   我国东北部幔源包体中稀有气体丰度和同位素组成 [J].
徐胜 ;
刘丛强 .
科学通报, 2002, (02) :141-146
[10]   中国东部幔源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 [J].
陶士振 ;
刘德良 ;
朱文锦 ;
杨晓勇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1, (04) :41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