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9 条
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
被引:477
作者:

吴福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义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岩石圈减薄;
克拉通破坏;
华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华北岩石圈减薄是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但关于岩石圈减薄的具体时间、减薄幅度、空间分布范围、机制及其构造控制因素,多有争论。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讨论,内容包括:(1)是克拉通破坏还是岩石圈减薄;(2)古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时代与壳幔解耦;(3)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发生的时间;(4)岩石圈减薄的垂向幅度;(5)克拉通破坏在中国东部的空间分布;(6)克拉通破坏机制;(7)克拉通破坏的地球动力学原因;(8)华北克拉通破坏在世界上的特殊性等。文后,汇编了近10余年来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重要文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145 / 1174
页数:30
相关论文
共 119 条
[1]
再论岩石圈地幔蘑菇云构造及其深部成因
[J].
袁学诚
.
中国地质,
2007, (05)
:737-758

袁学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伸展构造研究的几个问题及其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意义
[J].
王涛
;
郑亚东
;
张进江
;
王新社
;
曾令森
;
童英
.
地质通报,
2007, (09)
:1154-1166

王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郑亚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进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新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曾令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童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汉诺坝橄榄岩捕虏体原位Re-Os同位素年龄与多发地幔事件
[J].
余淳梅
;
郑建平
;
WLGriffin
.
科学通报,
2007, (15)
:1814-181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郑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吉林蛟河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Sr-Nd-Hf-Os同位素特征与岩石圈地幔时代
[J].
周琴
;
吴福元
;
储著银
;
杨岳衡
;
孙德有
;
葛文春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69-128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福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葛文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杨进辉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17-1238

吴福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献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进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6]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J].
张宏福
.
地学前缘,
2006, (02)
:65-75

张宏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7]
华北东部橄榄岩与岩石圈减薄中的地幔伸展和侵蚀置换作用
[J].
郑建平
;
路凤香
;
W L GRIFFIN
;
余淳梅
;
张瑞生
;
袁晓萍
;
吴秀玲
.
地学前缘,
2006, (02)
:76-85

郑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路凤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W L GRIFFI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澳大利亚GEMOC中心Macquarie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NSW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秀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8]
华北东部中生代晚期—新生代软流圈上涌与岩石圈减薄
[J].
路凤香
;
郑建平
;
邵济安
;
张瑞生
;
陈美华
;
余淳梅
.
地学前缘,
2006, (02)
:86-92

路凤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郑建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邵济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9]
用玄武岩组成反演中—新生代华北岩石圈的演化
[J].
徐义刚
.
地学前缘,
2006, (02)
:93-104

徐义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10]
关于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减薄的机制与过程的讨论:是拆沉,还是热侵蚀和化学交代?
[J].
邓晋福
;
苏尚国
;
刘翠
;
赵国春
;
赵兴国
;
周肃
;
吴宗絮
.
地学前缘,
2006, (02)
:105-11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苏尚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