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估算

被引:31
作者
覃章才
黄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农田; 模型; 土壤有机碳; 饱和; 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农田生态系统在陆地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不仅有助于减缓大气CO2浓度增加速率,而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田土壤碳饱和理论,分析了全球95个覆盖温带、热带、亚热带等不同气候区农田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并构建了由气温、降水、土壤黏粒含量和pH驱动的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模型(R2=0.58,n=76).中国的长期定位试验较好地验证了这一模型(R2=0.74,n=19).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低温湿润地区、高黏粒含量和低pH的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固碳潜力;高温低湿地区、低黏粒含量和高pH的土壤则较低.利用所建模型和气候、土壤等基础数据,对中国河南省农田土壤固碳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省农田表土(0~20cm)碳饱和密度平均约为32t/ha,南部地区相对较高.按该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有机碳密度估算,未来可望增加土壤固碳约为100Tg.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7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09 条
[1]   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料对黑土酸度的影响 [J].
张喜林 ;
周宝库 ;
孙磊 ;
高中超 .
土壤通报, 2008, (05) :1221-1223
[2]   绿洲农田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效应分析 [J].
杜雯 ;
唐立松 ;
李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8, (09) :163-166
[3]   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J].
孙文娟 ;
黄耀 ;
张稳 ;
于永强 .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09) :996-1004
[4]   红壤地区典型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方堃 ;
陈效民 ;
张佳宝 ;
王伯仁 ;
黄晶 ;
甘再福 .
灌溉排水学报, 2008, (04) :67-69
[5]   长期施肥和气候因素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J].
彭畅 ;
高洪军 ;
牛红红 ;
岳玉兰 ;
刘春光 ;
李强 ;
朱平 .
玉米科学, 2008, (04) :179-183
[6]   绿洲农田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刘燕 ;
唐立松 ;
李彦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3) :151-156
[7]   轮作和施肥对半干旱区作物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J].
郭胜利 ;
吴金水 ;
党廷辉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3) :744-751
[8]   基于土壤无机氮测试的优化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农田氮平衡的影响 [J].
孙彦铭 ;
贾良良 ;
韩宝文 ;
曹彩云 ;
张国印 ;
李科江 ;
刘孟朝 .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02) :73-75
[9]   长期施氮、磷、钾化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胡昌浩 ;
李秀英 ;
李燕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5) :789-794
[10]   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褐潮土有机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J].
宋永林 ;
唐华俊 ;
李小平 .
华北农学报, 2007, (S1) :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