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城子山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期农业活动特征及环境效应

被引:18
作者
赵克良 [1 ,2 ]
李小强 [1 ,3 ]
周新郢 [1 ,3 ]
孙楠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城子山遗址; 夏家店下层文化; 农业活动; 环境效应; 花粉; 炭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09 [农学史];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712 ; 060107 ;
摘要
以辽西城子山文化遗存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花粉、炭屑、炭化种子和果壳等指标,重建城子山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期农业活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研究显示城子山原生植被主要为松属针叶林,先民采用"刀耕火种"农业模式毁林开荒,导致原生植被消失以及次生榛属灌丛和杂草增加。城子山剖面中禾本科花粉含量峰值与炭屑浓度峰值相对应,表明先民高强度或频度用火主要与农业活动有关。长期耕作活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先民弃耕是后期农业活动衰弱的主要原因。城子山剖面记录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期农业活动可能经历了毁林开荒期、定居耕作期、弃耕期和原生植被恢复期4个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J].
王伟铭 ;
舒军武 ;
陈炜 ;
丁金龙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233-244
[2]   亚热带稻作区表土孢粉研究及其考古学应用 [J].
杨士雄 ;
郑卓 ;
黄康有 ;
王建华 ;
王晓静 ;
许清海 ;
李杰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262-272
[3]   青铜时代中晚期辽西地区农业活动特征 [J].
赵克良 ;
李小强 ;
尚雪 ;
周新郢 ;
孙楠 .
植物学报, 2009, 44 (06) :718-724
[4]   更新世末期西辽河上游地区古代环境研究 [J].
胡雅琴 ;
李宜垠 ;
周力平 ;
DKFerguson ;
赵志军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4) :733-743
[5]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孢粉指示 [J].
刘鸿雁 ;
李宜垠 .
古生物学报, 2009, 48 (02) :211-221
[6]   人类活动的孢粉指示体 [J].
李宜垠 ;
周力平 ;
崔海亭 .
科学通报, 2008, (09) :991-1002
[7]   全新世中期西辽河流域聚落选址与环境解读 [J].
韩茂莉 ;
刘宵泉 ;
方晨 ;
张一 ;
李青淼 ;
赵玉蕙 .
地理学报, 2007, (12) :1287-1298
[8]   杂草种子传播研究进展 [J].
李儒海 ;
强胜 .
生态学报, 2007, (12) :5361-5370
[9]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述论 [J].
孙永刚 .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4) :1-4
[10]   甘肃西山坪遗址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 [J].
李小强 ;
周新郢 ;
周杰 ;
John Dodson ;
张宏宾 ;
尚雪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7) :93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