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油气成藏过程

被引:17
作者
丰勇 [1 ]
陈红汉 [1 ]
叶加仁 [1 ]
赵彦超 [1 ]
赵志魁 [2 ]
王立武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
[2] 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次和时期; 岔路河断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揭示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复杂的油气成藏历史,对指导伊通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岔路河断陷主要烃源岩在始新世中、晚期进入生烃门限;渐新世早、中期达到生烃高峰.通过对岔路河断陷双阳组-永吉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中有机包裹体的荧光特征、均一温度以及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结果表明,岔路河断陷至少经历过3期油气充注;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确定出油气充注分别发生在距今38.1~27Ma、19.5~10Ma和1~0Ma,与生排烃史模拟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结合盆地构造演化认为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晚期两期构造抬升两度中止了油气充注过程,最终形成了该断陷始新世晚期-渐新世中期、中新世早-中期和第四纪3个重要的油气成藏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02 / 51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及其成熟度关系 [J].
赵艳军 ;
陈红汉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1) :91-96
[2]   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 [J].
刘建章 ;
陈红汉 ;
李剑 ;
胡国艺 ;
单秀琴 ;
罗霞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1) :93-98
[3]   伊通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 [J].
李本才 ;
刘鸿友 ;
杜怀旭 ;
纪洪永 ;
孙凯 ;
张五一 .
中国石油勘探, 2003, (03) :46-52+6
[5]   运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及主成藏期 [J].
陈红汉 ;
李纯泉 ;
张希明 ;
陈惠超 ;
林忠民 .
地学前缘, 2003, (01) :190-190
[6]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特征 [J].
赵靖舟 ;
庞雯 ;
吴少波 ;
罗继红 ;
时保宏 ;
贾孝红 .
地质科学, 2002, (S1) :81-90
[7]   成藏年代学研究现状 [J].
赵靖舟 ;
李秀荣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3) :257-261+182
[8]   伊通地堑边界断裂的性质与演化 [J].
童亨茂 .
地质力学学报, 2002, (01) :35-42
[9]   东营凹陷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J].
邱楠生 ;
金之钧 ;
胡文喧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95-97+103
[10]   有机包裹体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测定及其意义 [J].
李荣西 ;
金奎励 ;
廖永胜 .
地球化学, 1998, (03) :244-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