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现代植物炭屑形态的初步分析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36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来源: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炭屑形态;
草本;
木本;
木本叶片;
古生态变化;
渭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学研究和植物学实验];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通过对23种现代植物炭屑的观察、测量以及对草本、木本炭屑模拟破碎试验后的测量统计发现现代植物炭屑形态根据其长宽比(L/W)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3个类型1)草本型炭屑,L/W最大,平均为10.2±1.3,呈长-薄条型、针型、簇纤维型,边缘及断口截然,棱角分明,有些具有气孔构造,很少有不规则的形态出现;2)木本型炭屑(灌木+乔木),L/W较小,平均3.1±0.2,多呈方~长方型或立方体型,边缘多参差不齐,有些横向断口有粗大木纤维露出,相对致密;3)阔叶类植物叶片炭屑,L/W最小,平均1.7±0.1,薄片状、网状,絮状,易碎。进一步通过对6个典型草原和森林表土样品的实验室分析,发现现代土壤中的炭屑颗粒大小相对现代植物炭屑颗粒大小总体有所减小,但草原土壤中炭屑长宽比相对森林土壤炭屑仍然较大,土壤中炭屑形态和部分结构鉴别特征仍能保留。表明L/W值与炭屑结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多数草本与木本植物炭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黄土高原渭南剖面S1以来不同层位12个地层样品的炭屑形态分析,初步研究了不同草本、木本植物炭屑形态变化的特点和环境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57 / 8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利用炭屑显微结构复原青铜时代的植被
[J].
崔海亭
;
李宜垠
;
胡金明
;
腰希申
;
李旸
.
科学通报,
2002, (19)
:1504-1507+1522

崔海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李宜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胡金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腰希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李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2]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J].
吕静
;
王宇飞
;
李承森
.
古地理学报,
2002, (02)
:71-76

吕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王宇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李承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的草原植被景观:来自分子化石的证据
[J].
谢树成
;
王志远
;
王红梅
;
陈发虎
;
安成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1)
:28-35

谢树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地理系,兰州大学地理系武汉 ,武汉 ,武汉 ,兰州 ,兰州

王志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地理系,兰州大学地理系武汉 ,武汉 ,武汉 ,兰州 ,兰州

王红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地理系,兰州大学地理系武汉 ,武汉 ,武汉 ,兰州 ,兰州

陈发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地理系,兰州大学地理系武汉 ,武汉 ,武汉 ,兰州 ,兰州

安成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兰州大学地理系,兰州大学地理系武汉 ,武汉 ,武汉 ,兰州 ,兰州
[4]
南海最近3个冰期旋回中的天然火与气候——ODP1144孔深海沉积中的炭屑记录
[J].
罗运利
;
陈怀成
;
吴国瑄
;
孙湘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854-860

罗运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上海,北京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陈怀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上海,北京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吴国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上海,北京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孙湘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北京,上海,北京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5]
南海北部最近37ka以来天然火与气候
[J].
孙湘君
;
李逊
;
陈怀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2)
:163-168

孙湘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李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陈怀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6]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南部植被演替的植物硅酸体记录
[J].
吕厚远
;
刘东生
;
吴乃琴
;
韩家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336-34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吴乃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郭正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7]
黄土高原末次间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特征
[J].
李铮华
;
叶浩
;
陈云
;
王玉海
;
张俊牌
.
地质力学学报,
1998, (04)
:48-51+77

李铮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叶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陈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王玉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张俊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8]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的植被与气候环境
[J].
孙建中
;
柯曼红
;
魏明健
;
赵景波
;
李秉成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 (02)
:41-51

孙建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工程学院水工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柯曼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工程学院水工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魏明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工程学院水工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赵景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工程学院水工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李秉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工程学院水工系,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9]
黄土高原南缘最近10万年来的植被
[J].
孙湘君
;
宋长青
;
王琫瑜
;
孙孟蓉
.
植物学报,
1996, (12)
:982-98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宋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孟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
渭南黄土沉积中十五万年来的古土壤及其形成时的古环境
[J].
郭正堂,刘东生,安芷生
.
第四纪研究,
1994, (03)
:256-269

郭正堂,刘东生,安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