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干湖沉积物粒度组成记录尘暴事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67
作者
强明瑞
陈发虎
周爱锋
肖舜
张家武
金明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粒度组成; 尘暴事件; 苏干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苏干湖表层沉积物、流域表层沉积物、大气降尘以及湖泊冰面囚固碎屑颗粒等的粒度组成,比较了流域地表沉积与湖泊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差异和苏干湖表层沉积粒度组成的空间变化。初步认为苏干湖沉积物粗颗粒组分(>63μm)主要由风力搬运入湖,>63μm组分的含量可以用来指示研究区尘暴事件的演化。结合湖泊沉积岩芯纹层计数年龄,重建的1000年来尘暴演化历史显示,在1210A.D.之前尘暴事件较弱,且变化幅度较小;1210A.D.以来则表现出高频率或者高强度,其中13世纪上半叶以及17世纪的高值段与东部降尘变化历史一致。就气候变化的特征时段(中世纪暖期、小冰期等)而言,尘暴事件主要与气候变冷情况下较强的盛行风场有关;而极端干旱区有效湿度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地表粉尘的释放,助长了尘暴事件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915 / 9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岱海沉积记录的季风/干旱过渡区全新世适宜期特征 [J].
孙千里 ;
肖举乐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81-790
[2]   青藏高原沙尘特征与高原黄土堆积:以2003-03-04拉萨沙尘天气过程为例 [J].
方小敏 ;
韩永翔 ;
马金辉 ;
宋连春 ;
杨胜利 ;
张小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4, (11) :1084-1090
[3]   中国黄土的物质来源及其粉尘的产生机制与搬运过程 [J].
孙继敏 .
第四纪研究, 2004, (02) :175-183
[4]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 [J].
张小曳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29-40
[5]   岱海地区近400年来的“尘暴”事件——来自岱海沉积物粒度的证据 [J].
金章东 ;
王苏民 ;
沈吉 ;
张恩楼 ;
王建 ;
陈晔 ;
陈仕涛 .
湖泊科学, 2000, (03) :193-198
[6]   前处理方法对黄土沉积物粒度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鹿化煜 ;
安芷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23) :2535-2538
[7]   古里雅冰芯近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记录 [J].
姚檀栋 .
第四纪研究, 1997, (01) :52-61
[8]   中国源区粉尘的元素示踪 [J].
张小曳 ;
张光宇 ;
安芷生 ;
陈拓 ;
黄湘萍 ;
朱光华 ;
张德二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2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