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23
作者
廖胜石 [1 ]
罗建英 [2 ]
姚秀萍 [3 ]
王庆国 [1 ]
林开平 [1 ]
机构
[1] 南宁市气象局
[2] 广西区气象台
[3]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关键词
西江流域; 致洪暴雨; TBB; 中尺度滤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广西逐站逐小时降水量、1°×1°逐小时FY-2C的TBB资料和1°×1°逐6 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空间25点平滑滤波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18~22日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雨团集中出现在TBB值的低值中心、低值中心北侧等值线密集的地方以及等值线曲率大的地方。镶嵌于大尺度西南气流中的中尺度涡旋系统在西江流域反复生成,导致对流云团不断生成和加强,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上空中尺度经向垂直环流圈的存在对中尺度涡旋和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低层弱的对流不稳定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共存是此次暴雨产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161 / 11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2005年“5.31”湖南大暴雨中尺度模拟和发生机制 [J].
李峰 ;
杨克明 ;
毛冬艳 ;
张芳华 ;
徐辉 .
高原气象, 2007, (03) :442-452
[2]   1999年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J].
隆霄 ;
程麟生 ;
王文 .
高原气象, 2007, (03) :563-571
[3]   西北区东部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与数值模拟 [J].
任余龙 ;
寿绍文 ;
李耀辉 .
高原气象, 2007, (02) :344-352
[4]   长江中游一次中β低涡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 [J].
廖移山 ;
闵爱荣 ;
李武阶 .
高原气象, 2007, (01) :187-196
[5]   低纬高原地区一次罕见大暴雨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J].
许美玲 ;
段旭 ;
张腾飞 ;
杨明珠 .
高原气象, 2006, (02) :268-276
[6]   “02.6”陕南大暴雨的结构及成因分析 [J].
毕宝贵 ;
鲍媛媛 ;
李泽椿 .
高原气象, 2006, (01) :34-44
[7]   “03.7”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和诊断分析 [J].
张冰 ;
胡隐樵 ;
傅培健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3) :378-386
[8]   位涡诊断在云南夏季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J].
范可 ;
琚建华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3) :387-393
[9]   2001年夏季风活动与我国南方暴雨某些特征的分析 [J].
马岚 ;
吴晓京 ;
江吉喜 ;
张其松 ;
李小龙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4) :445-451
[10]   卫星亮温资料四维同化方案及其对“7·20”武汉特大暴雨的模拟试验 [J].
孟智勇 ;
徐祥德 ;
陈联寿 .
大气科学, 2002, (05) :663-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