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河西走廊陆盆的演化和最终形成期

被引:15
作者
刘宝睿 [1 ]
杨克绳 [2 ]
刘东艳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2]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拉张箕壮断陷; 挤压坳陷; 强挤逆掩逆冲; 第四纪;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9.01.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河西走廊:酒西、酒东、民乐三盆地,发育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之上,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拉张、翅倾运动形成的箕壮断陷被新近纪挤压坳陷所覆盖,形成统一的河西走廊北西西向的盆地,特点是第四纪印度次大陆强烈的推挤欧亚大陆,使祁连山强烈回返,向河西走廊逆掩、逆冲,最终形成河西走廊陆盆。各箕壮断陷之上,上覆古近纪—第四纪地层,使断陷内埋深已超过3.5km。古地温大于60oC,使下白垩统烃源岩达到生烃成熟阶段,部分烃源岩目前仍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处于新近纪,挤压坳陷阶段形成的背斜和非背斜岩性圈闭,受第四纪强挤压,与具有异常高压的下白垩统烃源岩主要生烃期相匹配,可形成自生、自储、自盖的油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西段构造特征 [J].
李明杰 ;
谢结来 ;
潘良云 .
地学前缘, 2005, (04) :438-444
[2]   酒西盆地喜马拉雅运动特征与油气成藏 [J].
周晓峰 ;
赵应成 ;
张亚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4) :393-396
[3]   应用新思路、新技术找油,老油田焕发青春——酒西盆地油气勘探实践 [J].
陈建军 ;
范铭涛 ;
陶国立 ;
韩永科 ;
王崇孝 .
中国石油勘探, 2001, (03) :15-20
[4]   酒西盆地的扭断裂系统初探 [J].
谢德宜 ;
王燮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3, (06) :8-14
[5]   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和动力学背景 [J].
陈发景 ;
汪新文 ;
张光亚 ;
曹守连 ;
罗传容 .
现代地质, 1992, (03) :317-327
[6]   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类型与演化 [J].
谭试典 ;
王冰 ;
黄子齐 ;
杨贝德 .
石油学报, 1990, (03) :1-11
[7]   河西走廊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及演化的探讨 [J].
杨克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7, (05) :1-6
[8]   河西走廊拉分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藏分布 [J].
王同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7, (03) :271-280
[9]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J].
李德生 .
石油学报, 1982, (03) :1-12
[10]  
石油勘探构造分析[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王燮培等编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