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EMP独居石定年法探讨浙闽武夷山地区变质基底岩石与花岗岩的年龄

被引:50
作者
陈正宏 [1 ]
李寄嵎 [1 ]
谢佩珊 [1 ]
曾雯 [2 ]
周汉文 [2 ]
机构
[1]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EMP独居石定年; LA-ICPMSU-Pb锆石定年; 武夷山地区; 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显生宙花岗岩;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8.01.001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EMP独居石定年法佐以LA-ICPMSU-Pb锆石定年法对浙闽武夷山地区5个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及附近5个显生宙花岗岩体进行年龄分析,结果显示独居石多为加里东期的产物且常呈现两期次的生长。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中,万全群杜潭组混合岩为533.0±44.4Ma及451.0±17.7Ma(锆石无年龄群落,但均大于800Ma),八都群堑头组混合岩淡色体为422.0±13.7Ma及360.0±14.9Ma(锆石年龄为436.4±4.7Ma),天井坪组云母石英片岩为443.3±11.3Ma(锆石无年龄群落,但主要散布在450~350Ma),麻源群南山组片麻岩不含独居石,但锆石年龄为859.1±9.2Ma,万全群黄潭组变粒岩不含独居石及可资定年的锆石。显生宙花岗岩的河田岩体(162.3±4.4Ma)及富城岩体(215.3±4.5Ma),均能符合原所预期之晚燕山期及印支期时代;另原认为分属印支期的玮埔(418.7±16.4Ma及360.6±15.3Ma)、海西期的真峰顶(429.3±15.6Ma)及加里东期的宁化(438.2±9.5Ma及348±20Ma)三岩体均获致加里东的年龄,有些并伴有海西期的讯号。这些结果指示:(1)华夏陆块遭受强烈加里东运动的影响,除了有大规模花岗岩侵入外,尚对前寒武基底进行强烈改造;(2)海西期的年龄主要由高铀独居石反应出来,锆石并未明确指出这期事件的事实尚难论断此区历经海西运动,若有此一运动其变质程度亦只影响到独居石;(3)太古代的锆石均为继承锆石,不足以支持武夷山地区有太古代的基底出露;(4)台湾西部大量早元古代的独居石源于武夷山地区的观点尚未落实。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华夏地块古老物质的发现和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 [J].
于津海 ;
YSOReilly ;
王丽娟 ;
WLGriffin ;
蒋少涌 ;
王汝成 ;
徐夕生 .
科学通报, 2007, (01) :11-18
[2]   新编华南花岗岩分布图及其说明 [J].
孙涛 .
地质通报, 2006, (03) :332-335+426
[3]  
Formation history and protolith characteristics of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c rock in Central Cathaysia deduced from U-Pb and Lu-Hf isotopic studies of single zircon grains[J]. Y. S. O’Reilly,W. L. Griffi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18)
[4]  
南岭东段基底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原岩性质: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J]. 于津海,周新民,Y.S.O’Reilly,赵蕾,W.L.Griffin,王汝成,王丽娟,陈小明.科学通报. 2005(16)
[5]   福建马面山群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王鹤年 ;
凌洪飞 ;
周丽娅 ;
杨凤根 ;
王银喜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4) :566-572
[6]   华夏地块前加里东期变质基底的年代构造格架 [J].
赵风清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9, (02) :39-46
[7]   浙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地壳演化──Ⅱ.元古宙花岗岩类 [J].
王一先 ;
赵振华 ;
包志伟 ;
李献华 .
地球化学, 1997, (06) :57-68
[8]   浙西南八都群变火山岩系及变晶糜棱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李曙光,陈移之,葛宁洁,胡雄健,刘德良 .
岩石学报, 1996, (01) :79-87
[9]   浙西南早元古代花岗质岩石的年代 [J].
甘晓春,季惠民,孙大中,金文山,赵凤清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5, (01) :1-8
[10]   福建建宁西部上太古界天井坪组(Ar2t)地质特征 [J].
付树超 ;
陈觉民 ;
林文生 .
福建地质, 1991, (02) :1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