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0年中国南方雷暴频次的统计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21
作者
李桑
龚道溢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雷暴; 雷暴日降水; 大气环流; 不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80-2010年中国南方20站逐日多时次天气观测资料,统计了雷暴的日、季节、多年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大气物理量和环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雷暴频次的日变化呈午后到凌晨多,12:00(世界时,下同)频次最高(9%),03:00最低(2%);夏季频次高冬季低,其中7-8月最高(>35%),12月至次年1月最低(<1%)。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际和夏季(7-8月)雷暴频次均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10a)-1和-3.5%·(10a)-1,21世纪00年代后则有弱的增加趋势。全年统计雷暴日降水占总降水的48%,而在夏季则为64%。全年和夏季雷暴日降水比率的变化,均与雷暴频次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达0.46和0.71。对应雷暴频次的年际变化,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场表现出大尺度的异常变化。雷暴频次偏高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南方对流层中上层有异常的上升运动。同时,从热力不稳定指标上看,夏季异常偏高的全总指数、异常偏高的对流有效位能指数均与夏季雷暴频次显著相关,分别为0.58和0.76。而近30年南方雷暴频次与对应的地面气温存在统计上的关联,但这是否与雷暴热力和动力因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关,尚需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03 / 5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低层水平风速对闪电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J].
郭凤霞 ;
刘冰 ;
白翎 ;
龚嘉锵 ;
孙京 ;
郭秀峰 .
高原气象, 2014, 33 (04) :1135-1145
[2]   中国短时强对流天气的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J].
樊李苗 ;
俞小鼎 .
高原气象, 2013, 32 (01) :156-165
[3]   夏季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及其天气学特征的统计分析 [J].
尤伟 ;
臧增亮 ;
潘晓滨 ;
李毅 ;
安成 ;
李安泰 .
高原气象 , 2012, (06) :1523-1529
[4]   华南前汛期福建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特征 [J].
赖绍钧 ;
何芬 ;
陈海山 ;
沈桐立 ;
吴伟杰 ;
吴毅伟 .
高原气象, 2012, (01) :167-175
[5]   我国雷暴的日变化特征 [J].
郑淋淋 ;
孙建华 ;
卫捷 .
暴雨灾害, 2011, 30 (02) :137-144
[6]  
Thunder Events in China: 1980-2008[J]. ZHENG Lin-Lin~1,2,SUN Jian-Hua~1,and WEI Jie~1 1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04)
[7]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对雷暴的影响 [J].
钱嘉星 ;
徐海明 ;
万齐林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1) :40-48
[8]   中国雷暴气候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J].
陈思蓉 ;
朱伟军 ;
周兵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5) :703-710
[9]   低空急流在副高西北侧连续性暴雨中的触发作用 [J].
顾清源 ;
肖递祥 ;
黄楚惠 ;
师锐 ;
陈茂强 .
气象, 2009, 35 (04) :59-67
[10]   中国雷电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 [J].
林建 ;
曲晓波 .
气象, 2008, (11) :22-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