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解释论视野下保证期间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11
作者
:
甄增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甄增水
机构
:
[1]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来源
:
法商研究
|
2010年
/ 27卷
/ 05期
关键词
:
保证期间;
除斥期间;
保证责任;
私法自治;
诉讼时效;
D O I
: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0.05.011
中图分类号
: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5 ;
摘要
:
从司法实践来看,保证期间已成为保证关系中的难点问题,引发了诸多争议。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其规定比较混乱,有待厘清。对保证期间的理解与适用应坚持私法自治理念。而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除斥期间的关联决定了从体系角度审视三者关系的必要性。在应然层面,债权人只有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保证责任,保证人才承担责任;主债务时效中断、中止对保证期间不产生任何影响,保证期间与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应是并存关系而非连接关系;保证期间关系个人利益,其有无应由当事人意思自治,法律不宜将保证期间强加于保证关系中,在当事人未设定保证期间时,保证关系将由诉讼时效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一般保证期间的性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立力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720
-722
[2]
论约定保证期间——以《担保法》第25条和第26条为中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谷
.
中国法学,
2006,
(04)
:120
-136
[3]
农业发展银行青海分行营业部诉青海农牧总公司担保合同纠纷案
[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4,
(08)
:11
-15
[4]
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
[J].
杨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法学院
杨洁
;
李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法学院
李洁
.
当代法学,
2003,
(09)
:42
-44
[5]
关于保证期间的几个问题——兼评《担保法解释》关于保证期间之若干规定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明发
.
政法论坛,
2003,
(01)
:80
-85
[6]
中信实业银行诉北京市京工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保证合同纠纷案
[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2,
(06)
:204
-206
[7]
论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奚晓明
.
中国法学,
2001,
(06)
:56
-64
[8]
保证期间再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孔祥俊
.
法学,
2001,
(07)
:55
-59
[9]
德国债法分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 梅迪库斯, 2007
[10]
新订债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邱聪智著, 2006
←
1
2
→
共 11 条
[1]
论一般保证期间的性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余立力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720
-722
[2]
论约定保证期间——以《担保法》第25条和第26条为中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谷
.
中国法学,
2006,
(04)
:120
-136
[3]
农业发展银行青海分行营业部诉青海农牧总公司担保合同纠纷案
[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4,
(08)
:11
-15
[4]
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
[J].
杨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法学院
杨洁
;
李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法学院
李洁
.
当代法学,
2003,
(09)
:42
-44
[5]
关于保证期间的几个问题——兼评《担保法解释》关于保证期间之若干规定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明发
.
政法论坛,
2003,
(01)
:80
-85
[6]
中信实业银行诉北京市京工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保证合同纠纷案
[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02,
(06)
:204
-206
[7]
论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奚晓明
.
中国法学,
2001,
(06)
:56
-64
[8]
保证期间再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孔祥俊
.
法学,
2001,
(07)
:55
-59
[9]
德国债法分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 梅迪库斯, 2007
[10]
新订债法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邱聪智著, 200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