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豆腐和豆乳得率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被引:43
作者
王春娥 [1 ]
盖钧镒 [1 ]
傅三雄 [1 ]
喻德跃 [1 ]
陈受宜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关键词
豆腐; 豆乳; 得率; 重组自交系; 分离分析; QTL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优质高产豆腐与豆乳专用品种的选育是现代大豆品质育种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欲通过对大豆同一重组自交系群体2004和2005两年的豆腐与豆乳得率进行相关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为豆腐与豆乳专用品种选育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以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均差异极显著的大豆品种科丰1号与南农1138-2及其构建的184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为试验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以该群体所构建,由488个分子标记组成,覆盖4226.40cM,平均图距8.66cM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应用软件CartographerV2.5的复合区间作图(CIM)程序检测QTL。【结果】两个年份两个性状均存在双向超亲变异,年份间、群体各家系间、以及年份与家系互作间的差异均极显著;干豆腐得率的遗传,两个年份及两年平均值均属两对具有累加作用的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组率均为0.00,主基因遗传率为13.23%~26.84%,多基因遗传率为73.15%~86.77%;各年份及两年平均干豆乳得率的遗传均为两对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组率均为0.00,主基因遗传率为17.27%~22.29%,多基因遗传率为77.71%~82.73%。CIM检测的QTL结果显示,在C2连锁群STAS815T~A676I标记区间检测到与干豆腐得率相关的2个紧密连锁的QTL,能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累计为16.23%~23.18%;在M连锁群satt728~K24I标记区间定位到1个控制干豆乳得率的QTL,在不同年份稳定表达,距离其左侧标记0.01cM,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73%~7.14%。【结论】豆腐与豆乳得率均属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主基因遗传贡献不大,多基因占主要部分(≥73.15%),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的结果可以相互验证,遗传改良需要更多地依靠多基因积聚。
引用
收藏
页码:1274 / 12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大批量小样品豆腐与豆乳得率的定量分析技术研究 [J].
王春娥 ;
盖钧镒 .
大豆科学, 2007, (02) :223-229
[2]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抗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的QTL分析 [J].
卢为国 ;
盖钧镒 ;
郑永战 ;
李卫东 .
作物学报, 2006, (09) :1272-1279
[3]   2个杂交组合植株世代干豆乳产量的遗传分析 [J].
钱虎君 ;
盖钧镒 ;
喻德跃 .
大豆科学, 2001, (04) :241-244
[4]   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研究 [J].
钱虎君 ;
盖钧镒 ;
喻德跃 .
作物学报, 2001, (06) :880-885
[5]   大豆豆腐产量的遗传研究 [J].
盖钧镒 ;
钱虎君 ;
吉东风 ;
王明军 .
遗传学报, 2000, (05) :434-439
[6]   干豆乳和干豆腐产量遗传的母体效应分析 [J].
钱虎君 ;
盖钧镒 ;
吉东风 ;
王明军 ;
喻德跃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9, (S1) :31-35
[7]   豆乳和豆腐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利用的品种间差异 [J].
盖钧镒 ;
钱虎君 ;
吉东风 ;
王明军 .
大豆科学, 1999, (03) :199-205
[8]   大豆地方品种在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上的遗传变异 [J].
金骏培,盖钧镒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1) :5-9
[9]   不同大豆品种豆腐产量的研究 [J].
裴东红,余建章,程国华,赵艺欣,谢甫绨,张仁双 .
大豆科学, 1995, (01) :13-20
[10]   大豆地方品种豆腐产量与有关加工性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J].
章晓波,盖钧镒 .
大豆科学, 1994, (03) :2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