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心证:对证据印证证明模式的反思

被引:13
作者
朱锡平
机构
[1]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研究室
关键词
证据印证; 法定证据; 自由心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 [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证据间的相互印证不仅仅是证据基本特征的外部印证,更重要的是法官必须运用逻辑证明、经验验证等内省方法,对单个证据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判断。印证效力有法定证据主义的痕迹,同时又因为其规则模糊而可能存在滥用裁量权的嫌疑。实践中忽视证据能力的审查,主张证据相互印证作为证据采信和定案的依据,催生了刑讯逼供、以供逼证等印证规则负价值。提升法官自由心证能力,合理规制法官自由裁量权,尊重律师辩护权和辩护意见,坚守审判中心主义,是规范印证规则、预防刑事错案的一个可能指引。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证人出庭作证与公诉结果的不确定性[J]. 李先伟.人大法律评论. 2013(01)
[2]   我国当前刑事证据的误区和盲区 [J].
闵建雄 .
证据科学, 2013, 21 (03) :309-313
[3]   以限制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新法定证据主义 [J].
陈瑞华 .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147-163
[4]   案卷移送制度的演变与反思 [J].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2012, 30 (05) :14-24
[5]   法院如何通过判决说理塑造法院的权威——以美国最高法院为例 [J].
秦前红 ;
黄明涛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 (03) :117-127
[6]   对抗制要素刑事庭审模式下的非对抗性审判探析 [J].
王建林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 (05) :25-29
[7]   证明力规则检讨 [J].
李训虎 .
法学研究, 2010, 32 (02) :156-173
[8]   刑事审判书面印证的负效应 [J].
林劲松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 (06) :81-90
[9]   证明模式转换的必要性与现代证据规则 [J].
马贵翔 .
证据科学, 2009, 17 (02) :138-140
[10]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实践形态解析 [J].
朱德宏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8, (02) :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