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恢复土壤理化特征

被引:3
作者
张宏志
邹敬东
刘琪璟
林耀明
陈永瑞
机构
[1]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江西省吉安市农科所
[3]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4] 吉安
[5] 北京
关键词
红壤; 生态系统; 恢复;
D O I
10.13990/j.issn1001-3679.2003.03.011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 ,通过对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养分状况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土壤环境化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丘陵生态恢复有重要影响 ,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是改善土壤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研究综述 [J].
吕仕洪 ;
向悟生 ;
李先琨 ;
唐润琴 .
广西植物, 2003, (01) :83-89
[2]   亚热带红壤严重退化生态系统封禁管理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J].
郑本暖 ;
杨玉盛 ;
谢锦升 ;
郑世群 ;
何宗明 ;
陈光水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2, (04) :57-60+63
[3]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J].
肖辉林 .
山地学报, 2002, (05) :594-599
[4]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 [J].
柳江 ;
洪伟 ;
吴承祯 ;
毕晓丽 ;
闫淑君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2, (02) :11-16
[5]   红壤稻田系统有机物循环再利用潜力及增产作用 [J].
周卫军 ;
王凯荣 ;
张光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2) :141-144
[6]   侵蚀红壤人工恢复的马尾松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J].
谢锦升 ;
杨玉盛 ;
郭剑芬 ;
陈光水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2) :50-53
[7]   亚热带低丘区退化红壤肥力质量恢复性能的研究 [J].
章明奎 ;
徐建民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1) :67-71
[8]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J].
刘满强 ;
胡锋 ;
李辉信 ;
陈小云 ;
何圆球 .
生态学报, 2002, (01) :54-61
[9]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比较研究 [J].
李家永 ;
袁小华 .
资源科学, 2001, (05) :73-76
[10]   红壤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性状的演变 [J].
吴蔚东 ;
张桃林 ;
高超 ;
孙波 ;
彭补拙 ;
赵其国 .
土壤学报, 2001, (03) :28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