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20世纪30年代知识界关于乡村建设运动的论争

被引:9
作者
蒋宝麟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民国知识界; 乡村建设运动;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2.9 [国民党南京政府(1927年以后)];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摘要
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乡村建设运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进行的同时,一场知识界关于乡建运动的思想论争也随之而来。而且,这场历时持久的论争呈现出主题含混、支题芜杂和论争阵营划分相对不够"清晰"等诸多特征。对乡村建设运动批判最力的是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为主的左派知识分子和具有很强"西化"色彩的陈序经等人。他们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晏阳初及其领导的"定县实验"和梁漱溟及其"邹平实验"。这场论争的焦点是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认识及态度。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对立的双方亦有不少相近之处,而且被批判一方的内部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J].
虞和平 .
近代史研究, 2006, (04) :95-110
[2]  
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三[J]. 罗志田.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3]   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 [J].
冯天瑜 .
学术月刊, 2005, (03) :5-21
[4]   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 [J].
罗志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5) :192-204+209
[6]   中国近代“封建”话语的兴起及其指义处境化 [J].
薛恒 .
江海学刊, 2003, (02) :167-174
[7]   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独立评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J].
张太原 .
历史研究, 2002, (04) :55-75+190
[8]  
《中国农村》论文选[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薛暮桥, 1983
[9]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M].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荣孟源 主编, 1985
[10]  
最后的儒家[M].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艾恺(GuyS.Alitto)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