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及气藏特征

被引:41
作者
黄文明
刘树根
王国芝
张长俊
孙玮
马文辛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质条件; 古油藏; 原油裂解; 气藏特征; 下古生界;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地表与地下地质相结合,应用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刻画了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了下古生界气藏特征,揭示了古油藏与气藏相互耦合关系,初步建立了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模式。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的2套高品质烃源岩,平均厚度约为100 m,两者分布区域具有显著继承性,存在川南、川东及鄂西3个生烃中心。储层主要为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中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及宝塔组,下志留统石牛栏组或小河坝组;基质孔隙度小于1%者占70%80%,但局部层段发育岩溶孔洞、裂缝型及礁灰岩等优质储层,有效孔洞率可达4%11%。下古生界发育有上奥陶统—下志留统泥质岩、中下寒武统膏质岩2类区域性盖层,其主要分布在川南地区和川东北地区。四川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显示主要分布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区,层位繁多。天然气干燥,非烃含量高,多为原油裂解气,川东、川南气源分别主要为志留系烃源岩和寒武系烃源岩。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油气成藏共经历了如下过程:油气生成→古油藏(捕获成藏)→古油藏调整(跨层运移)→古气藏(高温裂解)→古气藏遭受破坏或形成现今气藏(构造调整)。古油藏原油裂解气是下古生界现今气藏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古油藏对四川盆地现今天然气藏的成藏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65 / 47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1]   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判识 [J].
李艳霞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6) :42-45+50+119
[12]   蜀南西南地区海相烃源岩特征与评价 [J].
戴鸿鸣 ;
黄东 ;
刘旭宁 ;
杨毅 ;
贺雪萌 ;
彭海润 ;
童俊文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4) :503-508
[13]  
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 地质出版社 , 汪泽成等著, 2002
[14]  
Calculated volume and pressure changes during the thermal cracking of oil to gas in reservoirs. Barker 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0
[15]   鄂西—渝东地区热史恢复及烃源岩成烃史 [J].
卢庆治 ;
马永生 ;
郭彤楼 ;
胡圣标 .
地质科学, 2007, (01) :189-198
[16]   四川盆地威远气田硫化氢的成因及其证据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李其荣 .
科学通报, 2006, (23) :2780-2788
[17]   中国海相沉积盆地富气机理与天然气的成因探讨 [J].
朱光有 ;
赵文智 ;
梁英波 ;
王政军 .
科学通报, 2007, (S1) :46-57
[18]   五科1井下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期分析 [J].
张英 ;
单秀琴 ;
肖芝华 ;
苟红光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6, (01) :60-65
[19]   五科1井下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期分析 [J].
张英 ;
单秀琴 ;
肖芝华 ;
苟红光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6, (01) :60-65
[20]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石油学报, 2006, (0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