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人类行为是利己还是利他?——对几种流行划界标准的审视

被引:1
作者
朱富强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本能; 自我保全; 抽象道义;
D O I
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0.09.008
中图分类号
F06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界定人类行为性质的流行标准主要有:基于行为后果的幸福快乐说、基于行为动机的本能冲动说、基于生命延续的自我保存说和基于普遍主义的抽象道义说。但所有这些学说根本上并不能提供一个有效区分利己和利他的标准:前三者着眼于人的动物性本能而最终将人的行为都归纳为利己的,从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泛经济人化分析的基础;后者则引入了一个先验的外部准则,但由于脱离了人类的经验基础而往往成为道德上的说教。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21]  
学术与政治[M]. 三联书店 ,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 1998
[22]  
行为主义[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美)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BroadusWatson)著, 1998
[23]  
社会生物学[M]. 商务印书馆 , (法)米歇尔·弗伊(MichelVeuille)著, 1997
[24]  
伦理学问题[M]. 商务印书馆 , (德)M.石里克(MoritzSchlick)著, 1997
[25]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加里·S.贝克尔(Gary.S.Becker)著, 1995
[26]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LudwigVonMises)著, 1995
[27]  
科学与人[M]. 商务印书馆 , (美)哈里斯(Harris, 1994
[28]  
伦理学方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英)西季威克(Sidgnick, 1993
[29]  
伦理学与语言[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斯蒂文森(Stevenson, 1991
[30]  
尼各马科伦理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1990